万里长江奔腾而下,一路向东,过三峡至江汉平原后,逐渐放缓脚步。在武汉,1500多公里长的汉江注入长江,江汉朝宗,分三镇。
上至耄耋老翁,下至垂髫小儿,这座城市的人们亲水、乐水,喜劈波斩浪,亦喜争渡大江。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7月16日,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将盛大启幕,来自海内外的2000余名“泳士”将击水长江,开启一场逐浪嘉年华。
7月9日,2025第50届武汉7·16渡江节试渡活动进行。图为参加试渡的群众方队下水横渡长江。
长江日报记者史伟摄
■城市的节日
渡江的基因,深植于武汉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
1956年5月31日,63岁的毛泽东首次在武汉横渡长江,之后挥毫写下《水调歌头·游泳》。
这年6月,武汉举行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届横渡长江竞赛。自此之后,横渡长江活动成为武汉的节日。
1958年,14岁的夏作诗参加了第3届横渡长江活动。“当时的渡江活动是军事化的。”夏作诗回忆,他和队友们要背着10多斤重的冲锋枪,推着竹排横渡长江。
年过八旬的夏作诗现在仍常到长江中畅游。他说,到江中击水,已是肌肉记忆。
两江交汇,九省通衢,孕育了武汉热情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
1993年,武汉横渡长江活动升级为“中国武汉国际横渡长江节”,38位境外选手来汉参与。
渡江节曾因防汛等原因中断过,如今迎来了第50届。
今年,来自意大利、俄罗斯、英国等国的泳坛高手和来自广东、江苏、广西、福建、陕西等地的国内优秀选手齐聚江城,参加个人抢渡长江挑战赛。
群众方队则由武汉本地以及来自广东、山西、新乡、盐城、孝感等地的2000余名“泳士”组成27个方队,横渡长江。
7月13日,英国选手阿什利·霍格抵达武汉,这是他第六次参与武汉渡江节。他的身份从昔日搏浪选手,成为带领两名小将的“教头”。
“武汉渡江节是绝佳的跨文化交流平台,体育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连接世界各地的人。”阿什利·霍格说。
江苏省盐城市冬泳队队长吴步根第五次组队参加武汉渡江节。他说,武汉渡江节是创造性的群众横渡活动,传承半个多世纪,是独一无二的。
2014年,中国泳协宣布每年7月16日所在周为全民游泳健身周。2015年,武汉被确定为全民游泳健身周的永久主会场,蛙泳奥运冠军罗雪娟和“亚洲蝶后”、世界冠军周雅菲前来观摩渡江;武汉籍仰泳世界冠军赵菁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方队一起横渡长江。
邱勇参加过约20届渡江节。33年前,他第一次参加渡江节,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笑容的场面清晰地留在他的脑海里;2001年,渡江节首次设立个人抢渡赛,他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取得第十一名的成绩。
邱勇说,长江是自然的馈赠,武汉市域内留下了150多公里长的滔滔江段,水温、流速适宜,1300米左右的宽度,适合游泳、渡江。
■风浪中前进
长江,是勇者的试炼场、英雄的涵养池。
入夏后,每天清晨6时许,79岁的陈定方教授雷打不动地赶到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游泳池,畅游40分钟,不少于1000米。现在,他每天仍坚持8小时的科研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