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的5月16日,世界首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这一天定为“国际光日”,开启现代光电子纪元。彼时,西方在该领域遥遥领先。
如今,耀绽东方。就在蛇年春晚,光谷之光直冲天际,惊艳全场。即将在汉举行的第20届光博会首次被纳入“国际光日”系列活动。
武汉,这一国内基础最优、竞争力最强的产业集群集聚地,拓展着这一国际光电子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边界。
世界光谷,点亮国际之“光”。“一束光”正以创新突围,塑造更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位于光谷的光电器件研发制造商——武汉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在光模块生产线作业。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
5月9日,五国主流媒体记者走进光谷,搭乘“光子号”空轨,参观长飞光纤产业大楼……海外媒体惊叹世界最大光纤预制棒工业奇迹,盛赞长飞致力于弥合数字鸿沟,称其是属于全人类的科技之光。
这份“国际之光”的背后,是20余年的不懈奋斗。
在武汉市政协陈列馆,一份手写提案复印件承载着非凡意义。2000年3月,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许其贞等10余位全国政协委员递交第1331号提案,建议“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明确要打造全国光电子产业中心。
同年5月,杨叔子、熊有伦、赵梓森、周济等26位在汉院士与科学家联名向党中央、国务院建议,在武汉建设国家级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中国光谷”,将“光谷梦”锚定在国家战略高度。
这份瞄准国际赛道的“顶层设计”迅速落地。
2001年,东湖高新区正式获批国家光电子产业基地,批复字字千钧:探索中国光电子产业发展之路。同年12月,中国“入世”,全球化浪潮中,光谷早已蓄势待发——代表中国站上世界产业舞台。
次年6月,首届光博会启幕,参展企业中外资企业占比超60%。当时有媒体称,这不仅是产品展示,更是入世后中国光电子产业的全球宣言。
第11届光博会,德国通快等全球8大激光巨头齐聚,此前光博会入选德国柏林市政府光电企业“走出去”支持展会名录;
第16届光博会,法国光纤陀螺巨头iXblue首次参展,直言看中武汉作为中国最大光学市场之一的潜力……
一年又一年,光博会成为向世界全景展示中国产业活力的明窗。
与其相伴生的,是独树一帜的独门绝技——武汉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光器件和激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中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研发生产基地之一。
世界光谷如何建?在《加快“世界光谷”建设行动计划》中,湖北明确提出,打造全球光电子信息产业地标和世界知名科技新城。
产业地标和科技新城,“逐光而行”还不够,更要“执炬领航”。中国科学院院士徐红星认为,如今,光谷在光电子细分领域,已具备领跑全国、部分领先世界的实力,肩负着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的重任。
在位于湖北武汉的国家信息光电子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在无尘实验室内检查晶圆。新华社记者肖艺九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