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武汉港为核心,激活长江中游城市群新动能,是国家赋予武汉的历史使命。
在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的过程中,武汉港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像一条纽带,通过“江海直达”航线,将长江上游的重庆、成都与下游的上海紧密相连。同时,它又像一张网,利用5条国际近洋直航航线和铁水联运线路,编织着长江经济带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汇点。
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节点,武汉率先打通了省际协作通道。常态化运营的中三角省际集装箱公共班轮,让湖北、湖南、江西主要港口间的集装箱实现“次日达”。
在此基础上,鄂湘赣“组合港”通关新模式全面落地。通过“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改革,真正实现了“一港通三省”。
现在,武汉港还通过共享上海港全球航线资源,开辟联盟航线并推出“五定班轮”,实现武汉至洋山港集装箱“48小时直达”。
2024年,武汉港跻身长江中上游最大外贸箱集散中心,外贸箱吞吐量增长22%。
值得期待的是,汉江航道升级工程完成后,武汉港辐射半径将延伸至陕西汉中,预计2030年中西部货流量份额从35%提升至50%。
国际赛道上的武汉港更显锋芒。“钢铁驼队”载着格林美的海外原料,从印尼拉博塔港劈波而来;东风汽车的整车乘着“武汉—钱凯”快线,完成12天的运输奇迹。
从被动承接沿海溢出到主动定义全球供应链节点,这座长江中上游的“港口舰队”已锚定新航向——到2035年,武汉港将由内河港口向国际化综合枢纽转型,成为战略新支点。
武汉港九大港区功能
武汉港9大港区分布示意图。
阳逻港区:核心枢纽,承担集装箱中转运输功能,服务国家战略和物流枢纽建设。
经开港区和江夏港区:支撑港区,承担商品汽车滚装运输功能。
白浒山港区:支撑港区,承担液体散货运输,服务化工新城。
主城港区:打造客运码头体系,服务长江内河游轮运输和城市水上游览,兼顾城市渡运功能。
东西湖港区:依托吴家山铁路中心站与中欧班列衔接,为阳逻港区提供铁水联运补充。
青山港区:以金属矿石、大宗散货运输为主,服务临港工业。
林四房港区和蔡甸港区:以大宗散货、件杂货运输为主,主要服务临港经济。
(文:长江日报记者刘海锋 制图:张莉 陈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