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石首鸭蛙稻:奏响生态修复“协奏曲” 15万只青蛙,2万只鸭子,带来长安村亩均增收千元

石首鸭蛙稻:奏响生态修复“协奏曲” 15万只青蛙,2万只鸭子,带来长安村亩均增收千元
2025-03-14 10:02:03 来源:湖北日报

江豚回家,鹈鹕落户

去年,长安村里名为“御稻山再生大米”的鸭蛙香稻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现在市场上每斤卖到8元。赵文龙透露,村里成立了以他为法定代表人的专业合作社。“耕种防收卖都是村里统一管,去年,村集体收入达105万元,这些都是良好生态变现的结果。”

目前,石首市5万亩示范基地耕地质量得到提升。通过采取秸秆还田、冬闲休耕轮作、增加有机肥和太阳能灭虫灯等生态新技术,稻米品质和产量也持续改善。“鸭蛙稻”头季每亩产量达1100斤、再生稻每亩产量达500斤、成鸭每亩产量达45斤,对比一季中稻亩均增产400斤左右、亩均增收1000元以上。

石首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陈文说,鸭蛙稻模式不仅能优化系统内病虫害控制、平衡系统生态,同时还使田间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土壤团粒结构稳定,农业面源污染有效降低,进一步促进生态农业快速发展。

“生态修复不是修亭子、种草皮,而是重建自然循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陈昆仑教授说,通过“修山、治水、增林、整田、净湖、复草、止沙”工程,石首将长江防护林建设、湿地修复与乡村振兴结合,实现“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

距长安村不远的石首天鹅洲保护区传来消息,周边一些地区采取鸭蛙稻种植和生态修复工程以来,排入保护区的污水和农残大大减少,同时带来生态环境明显变化,江豚种群年增10%,麋鹿数量达3800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卷羽鹈鹕首次现身。长江故道水质总磷含量下降30%,高等植物从230种增至321种。

去年10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公布全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第二批(18个)典型案例,石首农田生态系统修复项目成功入选。

(责任编辑:江飞)
关键词:石首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