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43亿元!近期,武汉市首宗自然资源资产配置包成交。项目地处黄塘湖核心区和金银潭商业圈,周边商业、休闲、教育等配套齐全,将规划建设适老社区和公园,包括约120亩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12.67亩国有农用地土地经营权和721.63亩国有农用地特许经营权。
“全省目前有14个试点地区,已出让22个自然资源资产包,出让金额约10.1亿元。”省自然资源厅权益处处长张雅洁透露。
土地、矿产、森林、水等,都属于自然资源资产。从去年下半年以来,我省创新探索自然资源资产组合供应,结合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将分散的自然资源资产打包成综合性、多样性、规模化的自然资源“资产包”,推动单一自然资源资产向各类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复合配置转变。
去年11月底,随县兴合永润石材有限公司以4510.44万元,拍得随县殷家湾矿区建筑用片麻岩矿采矿权和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资产包”,项目含10多亩国有建设用地和20多亩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使用权,还包含这些地块上采矿、取水和林木采伐的许可。
“原来至少要三个多月时间办手续,现在不到一个月就办好了。”随县兴合永润石材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组合包”大大加快了企业投产的步伐。
“全省已形成‘国有+集体’‘矿产+土地’‘土地+水’‘土地+水+森林’‘矿产+土地+水+森林’‘矿产+土地+森林’等6种不同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包,最大限度实现资源节约集约,提升自然资源整体利用效率,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张雅洁说。
目前,我省已有多处成功试点。孝感市孝南区形成了“国有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组合供应包,成功出让“国有建设用地+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供应项目9宗,创新颁发一本“国有+集体”不动产证书,为产业用地提质增效,解决了项目选址范围内国有、集体所有权交错混杂难题,破除了跨权属土地利用壁垒;宜昌市秭归县将郭家坝镇头道河村原楚王水泥厂存量用地和紧邻的农用地资源,以资产包的形式进行组合供应,成功出让“国有建设用地出让+集体农用地租赁”组合供应地块14.36亩;恩施州宣恩县将国有建设用地与采矿权(温泉)、水面旅游观光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采伐权等权能进行整体配置,与国有平台城发集团合作,开发城中温泉旅游休闲项目,出让价值达1.6亿元。
改革中碰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由于涉及多部门,宣恩将资产包涉及的自然资源分为“贡水河城区段、地热开发、集体林地和规划码头”4个组合单元,同时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采矿权、水面旅游观光经营权、集体林地经营权、林木采伐权设置为“浪漫温泉城”项目组合包权,建立多部门合作机制,探索将使用权、经营权等一律“打包”。全省已建立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牵头,发改、水利、林业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对资产包中各类自然资源审批事项进行前置,多部门同步办理审批和许可手续,协同推进组合供应试点工作。
“下一步,在试点基础上将建立全省统一的自然资源交易平台,将各门类自然资源资产的使用条件、开发要求、供应年限、供应方式、底价、溢价分成比例等内容一起公布。”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说,将依托现有自然资源估价规程规范,探索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组合包整体评估,不断优化自然资源组合供应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