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举行

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汉举行
2025-02-10 16:39:18 来源:湖北发布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全国道德模范,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原所长、党委书记(代理)、名誉所长黄旭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2月10日上午,黄旭华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武昌殡仪馆举行。

黄旭华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中国工程院、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海军、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同志,院士家乡各级领导等,前往家中、医院探望或以各种方式对黄旭华同志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10日上午,武昌殡仪馆天元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黄旭华同志的遗体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10时许,王忠林、李晓红、李殿勋、孙伟、李德仁、王国强、诸葛宇杰、李仲平、王艳玲、郭元强、张文兵、琚朝晖、邵新宇、蔚盛斌、贾海英等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黄旭华同志遗体前肃立默哀,向黄旭华同志遗体三鞠躬,作最后送别,并与黄旭华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致以深切慰问。

国家有关部委、有关地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海军和省直有关单位负责同志,黄旭华同志亲属、同事、生前友好、家乡代表,部队官兵代表等也前往送别。

黄旭华同志逝世后,送花圈或发唁电的还有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国防科工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科协,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海军等有关单位和地方。

黄旭华同志1926年3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原海丰县),祖籍广东省揭阳市,1945年至1949年就读于国立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194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

黄旭华同志生于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之秋,在颠沛流离的求学生涯中立下了科学报国的远大理想。1944年报考大学之际,目睹日寇的暴行,开始立志船舶报国;1945年至1949年在国立交通大学造船工程系学习期间,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引导和培养下,加入国立交通大学进步学生社团“山茶社”,积极宣传进步思想,并成长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开启了不忘初心听党话、牢记使命跟党走的奋斗者人生。

黄旭华同志始终将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服从组织安排,全身心投入党和人民的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他先后在华东军管会船舶建造处、国防部第七研究院第十五研究所、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等单位工作;先后担任七院十五所副总工程师、第一代核潜艇工程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历任七一九所副总工程师、副所长、所长、代理党委书记、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18年8月离休。

黄旭华同志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中国核潜艇事业。1958年,凭借过硬的政治素质、精湛的专业技术,黄旭华同志被秘召进京。此后三十年,他隐姓埋名、默默耕耘,与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人员一道白手起家、潜心钻研,攻坚克难、砥砺奋进,铸就深海利剑,实现了毛泽东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伟大誓言。在第一代核潜艇研制过程中,他与第一代核潜艇其他总师等密切协作,带领科研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共同攻克了核潜艇研制的七大关键技术——史称“七朵金花”。1974年,中国核潜艇首艇交付部队使用时,他和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科研人员回顾其艰难研制历程,总结提炼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的核潜艇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核潜艇人自立自强、锐意进取、刻苦攻关、创新超越,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不断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扎实的技术基础。1988年,我国核潜艇首次进行极限深潜试验,作为核潜艇总设计师,他以“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的豪迈气概和无畏担当,亲自上艇坐镇,随艇下潜到极限深度,开创了世界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参加极限深潜试验的先例,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退出领导岗位后,他仍牵挂着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发展,推动培养年轻科研人员、传承弘扬核潜艇精神,通过各种形式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建言献策。

关键词:黄旭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