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既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水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在“双碳”目标与长江大保护战略深度融合的当下,如何以金融为媒激活绿色动能,成为金融机构践行ESG理念的核心命题。
作为最早践行绿色金融的银行之一,兴业银行武汉分行深耕荆楚大地,以“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在再生资源利用、污水处理、流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气象金融、节水产业等领域打造的一系列典型案例。
截至目前,该行绿色贷款余额已突破360亿元,服务绿色企业近3000户,覆盖长江大保护、新能源、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用金融活水滋养绿水青山,为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兴业方案”。
创新:将贷款利率与减碳指标挂钩,激活企业“生态资产”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金融要做的,就是帮这些‘资源’找到变现路径。”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在调研中说。
在武汉新洲循环经济产业园,这一理念得到了生动实践。
作为武汉城市固废处置的“主力军”,武汉环境投资开发集团承担着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任。其投资建设的新洲循环经济产业园,垃圾日处理能力达5000吨,可实现再生资源发电、污水集中处理等多重功能。但园区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传统融资模式难以匹配其绿色发展属性。
针对这一痛点,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创新设计了湖北首笔再生资源发电量挂钩贷款:投入1.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园区建设,期限长达20年,且贷款利率与再生资源发电量动态挂钩——当发电量达到约定规模,企业即可享受利率优惠。
此举意味着不仅能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更倒逼企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同样的创新逻辑,在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十堰得到了延伸。
作为“首都水井”的守护者,十堰生态环境集团需加快东部污水处理厂建设,确保“不让一滴污水流进丹江口水库”。但污水处理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如何平衡生态效益与企业运营压力?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创新了解题思路:推出全国首笔污水处理量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5800万元10年期贷款,将利率与污水处理厂年度处理量绑定:若处理量较设计方案提升达到约定标准,企业可申请下调利率。
“这相当于给我们的治污成效‘发红包’。”十堰生态环境集团非常满意这一方案。
该项目投用后,日均处理污水1500吨,覆盖60余家企业及3万群众生活污水。
在黄石,兴业银行突破传统抵押模式,落地湖北省首笔“碳排放权+排污权”双质押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
“600万元贷款以企业持有的碳排放权和排污权作为双重质押,同时设置‘奖惩分明’的利率机制”。兴业银行相关负责人介绍,碳排放强度下降则下调利率,废品处置量上升则上调利率。此举将融资成本与企业降碳减废成效直接关联,有力引导企业向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方向加速转型。
“以前这些‘环保指标’只是约束,现在变成了能融资的‘硬资产’。”受益企业负责人称,这笔贷款不仅解决了抵押物不足的难题,有效盘活企业生态资产,让绿色转型有了实实在在的动力。
深耕:从“单点突破”到“系统治理”,金融赋能全链条绿色发展
如果说创新产品是绿色金融的“利器”,那么系统性布局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九派新闻记者调研发现,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的绿色金融实践,早已从单一项目支持,延伸至流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文旅融合等全域领域。
黄柏河,宜昌的“母亲河”,滋养着200万市民与100万亩农田,却曾因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陷入“生态困境”。
为推动流域生态修复,兴业银行宜昌分行多次实地调研,创新落地湖北首笔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5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流域环境治理。
“我们不仅给钱,更给‘解决方案’。”兴业银行宜昌分行负责人介绍,项目聚焦生态修复,通过大面积种植草灌森林植被,构筑起坚实的生态屏障,为灵动的水鸟、畅游的鱼类打造温馨的栖息家园。
在金融力量的强力支撑下,黄柏河流域生态系统功能日益增强。如今的黄柏河,芦苇摇曳、水鸟翩跹,流域水质稳定达标,成为长江支流治理的“湖北样板”。
在武当山,绿色金融正推动“生态资源”向“文旅价值”转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正从“观光游”向“深度体验游”转型,但“武当一梦”文旅综合园区、“太极之夜”街区等项目建设面临资金缺口。
兴业银行十堰分行主动对接,4.3亿元资金精准注入:1.1亿元支持大剧院、沉浸体验馆建设,3.2亿元推动夜游景点改造、夜市亮化工程。
“金融不仅要守护绿水青山,更要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兴业银行十堰分行负责人表示,如今的武当山,《大话武当》沉浸式演艺、太极之夜非遗市集吸引着八方游客。
拓界:跨界融合构建“绿色生态圈”,破解低碳发展跨领域难题
绿色低碳发展不是“独角戏”,而是需要政、银、企、研多方协同的“交响乐”。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频频展开“跨界合作”,构建绿色金融“生态圈”,破解低碳发展中的跨领域难题。
近日,兴业银行武汉分行与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武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以“优势互补、协同创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为原则,开启“气象+金融”的创新服务模式。
根据协议内容,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与武汉市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充分发挥气象科技优势,为金融服务场景提供精准的气象数据支撑与专业技术服务,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则依托集团的金融资源与成熟的创新能力,聚焦气象领域的发展需求,提供定制化资金支持与全方位金融服务,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协议签约现场,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落地首单“气候贷”。为天皓(湖北)储能有限公司孝感市临空经济区储能电站项目提供1.2亿元资金支持。
这笔贷款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气候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将贷款利率与企业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挂钩助于提升企业应对气候变化、防灾抗灾的能力。
在节水领域,兴业银行的“生态圈”思维同样凸显。
在湖北省节水资源价值转化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中,该行通过“三重签约”构建起节水合作网络:与湖北省水利厅签署协议,探索节水资源盘活路径;与湖北水发集团合作,支持再生水利用项目;为荆门、黄石、十堰三地水利项目提供专项支持,覆盖再生水利用、农村水厂改造等领域。
“我们推出的‘节水贷’,核心是‘低成本、高效率、全周期’。”兴业银行武汉分行负责人介绍,提供从项目融资到运营结算的“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全方位满足节水项目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
从与气象部门联手打造“气候贷”,到与水利部门共建节水生态圈,这种“政银企”联动模式,正推动湖北节水产业从“单点试点”走向“规模化推广”。
“绿色金融是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之一,也是兴业银行的‘看家本领’。”兴业银行武汉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区域绿色金融领域先行者,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将持续深耕湖北绿色金融市场,以更充足的金融供给、更优质的服务体验,推动湖北节水增效、生态惠民,助力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