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下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调研汉江国家实验室建设工作并召开推进会。他强调,要以干促建,在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担当作为。在当下全球科技竞争白热化的时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关键支撑。湖北,作为科教大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积极践行使命,为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供重要支撑。
湖北的科技棋局,早已跳出单一实验室的框架,呈现出多层次、多领域协同推进的战略布局。汉江实验室作为全省首个获批的国家实验室,聚焦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其科研总部的建设现场已挂起“作战图”,任务清单化、项目化推进,工期倒排,彰显着湖北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决心。
而湖北的目光不止于此。全省布局的九大实验室体系如繁星闪耀:光谷实验室深耕光电芯片,珞珈实验室聚焦空天信息,隆中实验室服务汽车轻量化……它们形成矩阵,覆盖了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到现代农业的广阔领域。目前,九大实验室已汇聚66位院士、3547名高水平科研人员,孵化企业45家,实现自我创收近14亿元。
科技创新的价值,最终体现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8月,湖北省实验室30项亮点科技成果在武汉集中亮相,正是湖北创新“含金量”的最佳证明。这些成果绝非“纸上专利”,而是直击产业痛点的硬核技术。光谷实验室研发的“玻璃多维存储技术”,以低成本实现巨量信息超长寿命存储,为大数据时代提供底层支撑;珞珈实验室的“东方慧眼”天地一体化智能遥感卫星系统,将数据获取时效提升至分钟级,计划下半年发射10颗卫星,建成全球领先的实时观测网;江夏实验室针对A型血友病开发的双特异性抗体新药,则标志着湖北在高端生物制药领域的突破。这种“需求导向-技术攻关-产业应用”的闭环,正是湖北科技创新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已成为湖北抢占的新高地。8月17日,北京国家速滑馆内传来捷报:在首届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上,光谷东智研发的“光子”机器人与舞者协同演绎《秦俑魂》,以92.54分斩获群体舞蹈金牌,实现了湖北代表队的首金突破。同样来自光谷的朗毅机器人,其搭载“灵睛感知导航系统”的N2“小顽童”机器人,成为全场唯一全自主完成1500米长跑的机型;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自主研发的“天问3号”人形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超90%,彰显湖北在机器人硬件与算法领域的整合实力。
从实验室矩阵的协同创新到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再到未来产业的提前卡位,湖北的科技棋局正以“系统思维”重塑创新逻辑,用“产业导向”锚定发展坐标。这种布局不仅为湖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更在国家科技创新版图中书写着独具特色的“湖北方案”。(通讯员 王疾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