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诉状揭开了中国商业史上一件令人震惊的家族秘辛:2025年7月,宗继昌(Jacky Zong)、宗婕莉(Jessie Zong)、宗继盛(Jerry Zong)三人,将娃哈哈集团现任董事长、宗庆后之女宗馥莉(Kelly Fuli Zong)起诉至香港法庭——三位原告被他们的律师确认为是宗馥莉的“同父异母兄弟姐妹”,他们正寻求一项禁令,阻止宗馥莉处置汇丰银行账户内的资产,并追讨其父宗庆后生前承诺的21亿美元(约合150亿元人民币)信托权益。而宗馥莉则出示父亲2020年的遗嘱,称境外资产全部由其继承,信托纯属虚构。这场价值21亿美元的遗产争夺战,不仅让宗庆后老爷子生前精心构建的“节俭神话”、“独女人设”坍塌,更暴露出中国家族企业在财富传承、治理结构、法律设计上的深层危机。
从蹬三轮车到“布鞋首富”:宗庆后的草根逆袭与娃哈哈帝国
宗庆后的创业故事,堪称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白手起家的典范。1987年,42岁的他蹬着三轮车穿梭于杭州的大街小巷,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卖冰棍、代销文具。当时,中国的市场经济刚破土发芽,这位中年“创业新人”就已经敏锐嗅到儿童营养品的市场空白。三年后,“娃哈哈儿童营养液”横空出世,那句“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洗脑广告语伴随央视的黄金时段,将一瓶瓶橙黄色液体送入千家万户,并回报给了他巨大的财富。
1996年,他洞察到瓶装饮用水市场的巨大潜力,在杭州清泰街的简陋厂房里,第一条瓶装水生产线悄然启动。那个时候,中国饮用水市场基本被外资品牌与地方小厂割据,他果断推出“娃哈哈纯净水”,以“我的眼里只有你”的广告词直击年轻人情感共鸣,搭配极具辨识度的红色包装,迅速在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到2000年,娃哈哈纯净水市场占有率跃居全国第一,年销量突破60亿瓶,成为其商业帝国的“现金奶牛”。
功成名就之后,他拒绝上市圈钱,坚持“不贷款、不多元化、不冒险”的“三不原则”;他常年脚踩布鞋,办公室仅50平米,出差住快捷酒店;他缔造的“联销体”模式,让娃哈哈的经销商成为利益共同体,渠道网络如毛细血管般渗入中国最偏远的乡镇。
2010年至2013年,他三度登顶中国首富,却将财富神话与个人生活切割得泾渭分明。直到此次遗产争夺战爆发,人们才突然发现:这位“布鞋首富”的财富版图,远比想象更辽阔,也更复杂。
“只有宗馥莉一个女儿”与三个非婚子女
宗老爷子生前一直对外界说“只有宗馥莉一个女儿”,宗馥莉也从小被按“接班人”培养。而这场遗产争夺战的爆发,让宗老爷子对外塑造的“独女人设”与其隐秘的家族财富版图形成强烈反差。公众皆知其将宗馥莉培养为接班人,却很少能关注其复杂的家庭关系。
据相关报道显示,起诉者宗继昌、宗婕莉、宗继盛的母亲杜建英,是宗庆后亲手提拔的娃哈哈早期高管。1991年作为浙江大学高材生入职哇哈哈,1996年赴美产子,其长子出生时间与宗馥莉留学美国的时间高度重合。而工商记录显示,早在2022年,宗继昌、宗婕莉就已进入沈阳娃哈哈荣泰食品有限公司担任董事,可见,这场“遗产突袭”并非毫无预兆。
值得玩味的是,宗庆后生前对外的“节俭富豪”形象与家族内部的财富安排形成强烈反差。当公众还在为其“专注事业、生活简朴、家庭简单”的故事感动时,一场横跨中美、涉及非婚生子女与遗嘱效力的遗产大战,却早已在暗流中悄然酝酿。
遗产罗生门:口头信托与纸面遗嘱的法律较量
这场遗产争夺战的导火索,是2024年12月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的一起继承纠纷案。宗庆后去世后,宗馥莉作为“唯一的女儿”,本应顺利接管家族企业,但三位突然现身的同父异母弟妹却提出质疑——他们声称父亲生前通过口头信托将部分资产转移至海外账户,并要求分割遗产。
杭州法院的诉讼文件显示,争议焦点集中在“遗嘱效力”与“信托真实性”:
遗嘱疑云:宗庆后生前留下多份遗嘱,其中一份手写遗嘱称将部分股权赠与非婚生子女,但宗馥莉方律师指出,该遗嘱未经过公证,且存在涂改痕迹,真实性存疑;
信托谜团:三位非婚子女提供的录音证据显示,宗庆后曾提及设立海外家族信托,但信托文件的具体条款与执行机构始终成谜,资金来源与合法性也面临审查;
股权分割诉求:诉讼中,三位非婚生子女要求直接持有娃哈哈集团29.4%的股权,而宗馥莉主张通过家族控股公司间接分配,避免企业经营权分散。
目前,案件仍在二审阶段。香港法官考虑到内地平行诉讼的存在,谨慎地宣布将延后两月判决。有法律学者指出,若口头信托无法证实,非婚生子女可能仅获得遗产现金补偿而非股权,但这一结果将引发新的争议:现金分配是否足以保障娃哈哈集团的控制权完整?家族成员间的利益割裂,是否会为外部资本收购留下缺口?
宗老爷子作为一代商业枭雄,却未将重要的家族协议固化为法律文书。信托的口头性、遗嘱见证人的身份争议、非婚生子女的继承权认定……每一个环节都成为原被告双方律师攻防的战场。正如某位研究家族传承的人士所指出的,“中国富豪常以‘家规’替代法律文件,但宗庆后遗产案证明,当情感、伦理与资本相遇,模糊的家族协议终将演变为法律地雷。”
一位接近宗家的知情人士透露,宗庆后晚年曾多次咨询跨境财富规划,但最终仍选择以口头承诺平衡各方,“他或许低估了人性的贪婪,高估了伦理的约束力”。
中国式传承:隐秘性、人情与规则、非婚子女继承
宗庆后遗产案,如同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家族企业最深刻的传承困境——隐秘性:或许是由于各种担心,许多企业家习惯将财富安排置于暗处,期望通过口头承诺维系家族平衡,但一旦遇到纠纷,就会遇到法律困境。人情与规则:宗庆后试图以“大家长”威望调和各方,却未料到身后情感纽带瞬间断裂,面对巨额财富时都会撕破脸皮。非婚生继承:当商业帝国的遗产分配与私人情感纠葛相交织,法律条文与道德评判的冲突,会将企业家的私生活推送甚至放大在公众面前。
有法律学者指出:“宗庆后案最大的警示在于,当企业家的个人伦理与商业规则发生冲突时,模糊的家族治理终将反噬企业。”值得关注的是,这场诉讼让公众对一些企业家“完美人设”的想象彻底崩塌——再光鲜的“节俭神话”,也可能被财富争夺时的残酷真相击碎。
家族企业财富传承绝非私事
宗老爷子留下的最大遗产,或许不是数百亿资产,而是对中国家族企业传承的终极启示——财富传承绝非私事,而是与企业存续同等重要的战略课题。有研究数据显示,中国68%的家族企业未制定书面传承计划,90%的企业主认为“传承是私事”。宗庆后遗产争夺案表明,这种“人治思维”很可能将企业的未来推向危险的境地。事实上,这场遗产争产案已经波及到娃哈哈商业运营。据全国工商联饮料业商会调研,已有3家省级代理商担忧股权变动影响供应链稳定而暂停进货。市场担忧,这场家族内斗将削弱娃哈哈应对农夫山泉及新式茶饮竞争的能力。
对于众多家族企业来说,如果想要不断发展壮大,想要传承百年,就需以制度替代人治,构建包含遗嘱、家族信托、股权架构设计的综合方案。并引入第三方机构确保法律程序无瑕疵。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打破“家企不分”的陈旧模式,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让企业摆脱对单一家族的依赖。
宗老爷子的布鞋早已蒙尘,但他留下的遗产争夺战仍在持续。这场豪门诉讼最终将如何判决,娃哈哈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人们拭目以待。
※本文根据公开法律文件、企业工商信息及权威媒体报道撰写,涉及人物观点均引用自公开渠道。文中分析旨在探讨家族企业传承问题,不对诉讼结果作预判。
来源:财熵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