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银行 房产 保险 财经 创投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2025-04-14 19:30:56

(通讯员 梁玥 雷昕 冯佳妮)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非遗保护与校园美育深度融合。2025年3月20日起,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团总支踏上了探寻荆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程,先后走访了荆州市博物馆、荆州市文物保护中心,拜访了非遗传承人黄有志、汪宣珍老师,深入学习和交流了楚简修复技巧与楚绣工艺。

走进文物修复中心:触摸千年楚简的“复活”密码

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团深入湖北荆州文物修复中心,近距离观摩楚简修复技艺。走进修复室,斑驳的竹木气息裹挟着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在纺织品文物修复室里,修复师正凝神聚气、飞针走线,精心修补着各种纺织品“文物大历史”。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队员们了解到简牍修复除清洗外,还需要进行整理、脱色、脱水、封护、包装等流程,一批简牍的修复完成,往往需要三、四年时间。队员们亲身体验了从选材、杀青到简背划痕、解片等传统工序。惊叹于简牍修复的精密,更感受到历史文献“从碎片到完整”的文化生命力。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据了解,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在简牍、木漆器保护技术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出土丝织品生物技术保护更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大历史,小工匠;择一事,终一生。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堪称文物修复领域的领军者,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对话楚简传承人黄有志:匠心守艺四十载

寻访团专程拜访了国家级非遗项目“楚简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黄有志。2022年5月,黄有志被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简牍制作技艺(楚简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在其工作室中,黄老师展示了复制的清华简《算表》等作品。详细解读楚简上记载的《九九术》和《论语》等内容。并分享了他从师滕壬生教授、投身楚简研究近三十年的历程。他提到,楚简文字承载着楚国历史与哲学思想,其复制需严格遵循古法,“一刀一刻皆需敬畏”。队员们还尝试用传统工具在竹简上摹写楚文字,体会“刀笔合一”的匠心精神。黄有志勉励青年学子:“非遗传承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并重,方能将传统融入当代。”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据了解,黄有志老师亲手复制的竹简超过万枚,临摹的简文达10万余字。为了让大众了解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黄有志用自己的匠心,为荆楚大地的文物修复工作默默付出着心血。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这些珍贵的文献不仅让队员们对楚简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探访楚绣传承人汪宣珍:针线飞舞续写楚韵风华

在荆州区“楚绣坊”工作室,楚绣荆州市级传承人汪宣珍向学生们展示了龙凤虎纹绣罗等经典作品。她以“齐、光、直、匀”的针法为核心,现场教学锁绣与钉线绣技艺,并讲述了她从博物馆一见倾心到拜师王孝珍、坚守楚绣二十载的故事。学生们在绣绷上尝试勾勒楚文化特有的神兽与藤蔓纹样,感受“密不成堆、稀不见布”的工艺精髓。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汪宣珍还介绍了其团队与荆州博物馆合作的文创产品,她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把楚元素设计到人们的服饰、包包、围巾等日用品多种旅游文创商品中。将楚绣融入现代生活。汪老师说:“每件作品,当你认真研究,并且投入了时间和精力,再花费点心思,针线里便有了灵魂。”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一针穿起千年传承,一线绣出美好生活。楚绣,不仅是艺术,更是文化的传承。

荆楚寻迹——“探非遗瑰宝 传文化薪火”长江大学文理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非遗寻访活动纪实

结语:非遗薪火,青春接力

此次寻访活动以“沉浸式体验+传承人对话”的形式,让高校学子深刻体会到荆楚非遗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学生们表示,将结合专业所长,通过数字化记录、文创设计等方式助力非遗传播。正如黄有志与汪宣珍所言:“非遗的未来在青年手中,唯有理解其魂,方能创新其形。”荆楚文化的千年瑰宝,正因一代代传承人与青年学子的接力守护,焕发出时代新光。让文物“活过来”,让非遗“传下去”。实践团队成员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荆州非遗和楚文化,共同绘就楚文化传承的美好画卷。摄影 何美霞 白茹 闫洪源)

  责任编辑:江飞、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