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政府“钱袋子”紧紧巴巴,一边是部门用钱大手大脚。10月21日召开的鄂州市零基预算改革动员会上,该市自我揭短:市文旅局建成的指挥平台,搬迁后一直闲置;福利彩票停发4年,销售中心却年年有预算;两部门同在长江边建视频监控,却互不统筹……
会上,该市宣布从2026年起全面推行零基预算,彻底告别“基数+增长”的预算编制模式。
简单来说,传统预算就是去年有这笔钱,今年理所当然继续有,还可能按比例增长。而零基预算,是每年都把预算“归零”,重新论证:这件事今年还有没有必要做?要做的话,花多少钱合理?绩效怎么样?
“说白了,就是‘因事配钱’,而不是‘因钱定事’。”鄂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解释,这意味着,所有支出都必须重新证明其必要性和效益,打破“基数依赖”和支出固化格局。
近年来,鄂州财力持续增长,但花湖国际机场等重大项目投入加大,财政支出压力不断攀升。“钱要用在刀刃上。”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在会上坦言,通过零基预算试点,全市压减168个非必要项目、削减支出2.12亿元。“挤”出来的钱流向了老百姓有“感”的地方: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从每月156元涨到236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连殡葬基本费用都全免了。
“这场改革触动的是部门的‘钱袋子’,考验的是党委政府的决心。”鄂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革最大的难点,是打破“预算惯性”。
我省于2022年启动零基预算探索,2025年要求全省深化推进。在这场改革中,鄂州不仅是首批正式推进的市州,还率先出台了系统的《深化零基预算改革实施方案》。
方案明确六大改革任务:清理整合支出政策、优化项目管理、健全支出标准、深化绩效管理、强化资金统筹、构建长效机制。今年将率先在物业管理费、污水处理费等项目开展成本绩效分析试点,并在水利湖泊局、自建局等部门开展整体预算评审。
“我们从‘一类事’统筹入手,把分散在多个部门的同类支出整合起来,比如法律顾问、物业管理等,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避免重复投入。”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总费用减少了,但用于刀刃的钱却相对变多了。如产业奖补资金从过去的“雨露均沾”改为现在的“精准滴灌”,统筹资金从2亿元提高到3亿元,撬动作用明显。
“改革有阵痛,但不改革就是长痛。”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零基预算改革是一场深刻的自我革命,将推动政府治理方式从“投入导向”转向“结果导向”,让每一分财政资金都花在明处、用在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