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看过来!这是咱九里的富硒红薯,蒸着吃粉糯香甜,现在下单还能送秘制红薯干!”10月10日,“红薯哥”李光华在直播间里热情吆喝,一口地道方言吸引了上千人在线观看。谁能想到,一年前他还是一名不善言辞的普通农户,如今已能熟练直播带货。
李光华的转变,是荆门钟祥市九里回族乡以“红石榴”党建品牌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就在国庆前夕,该乡传出喜讯:全乡10个村(社区、场)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成为钟祥市首个实现村村集体经济超10万元的乡镇。
过去,不少村面临“不知种什么、不敢闯市场”的困境。王岭村党支部书记范姝丽坦言:“以前想发展产业,但不知道怎么起步,既怕选错项目,又怕卖不出去。”为破解这一难题,九里回族乡党委主动对接省农科院,邀请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开展土壤检测与资源调研。
“经调研,南片区山地疏松,适宜胡柚种植;北片区沙地富硒,非常适合种红薯。”乡党委书记金涛介绍,结合“丘陵、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的地形实际,乡党委为各村量身定制发展蓝图:北片区推行“山上种桃、田间种稻、地头种薯”,南片区聚焦“丘陵种柚、林下养殖”,形成“北薯南柚、全域多元”的产业格局。
王岭村率先试种1000亩富硒红薯和800亩桃树,当年村集体增收8万元;赵庙村发动各族群众连片种植胡柚,135户农户户均年增收1.2万元。村民张知清高兴地说:“党委指对了路,现在地里种的都是‘金疙瘩’。”他家25亩胡柚年收入近20万元,还带动周边村民在基地务工。
产业落地后,如何进一步“活”起来?九里回族乡着力推动农文旅融合。在杨桥村,荆门市首个乡村游客驿站成为市民短途游的热门选择。驿站内设有共享菜园、共享灶台、红石榴文化长廊和儿童游乐区,游客可采摘、烹饪、了解乡村文化。朱家台农家饭庄老板朱阳说,驿站带火了饭庄生意,节假日最多一天接待200多人,还帮助村民销售土鸡蛋、腊肉等特产超5万元。
截至目前,杨桥村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农文旅综合收入突破20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14万元。
为打通销售渠道,九里回族乡积极培育本土电商力量。乡党委组建了4支“网红小分队”,邀请专业团队开展直播培训。“红薯哥”李光华在钟祥第四届长寿文化旅游节上,仅半个月销售额就达2万元;抖音网红“乡村小何”通过短视频推广家乡胡柚,年销量超过150万斤。去年,全乡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800万元,助力村集体增收超20万元。
此外,在乡党委的支持下,“山坡坡”旅游公司整合全乡20多种农产品,通过统一包装、品牌运营,实现溢价超20%,带动周边3个村集体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从“不知种什么”到“地里生金”,从“零散销售”到“触网出山”,九里回族乡在“红石榴”党建品牌引领下,正走出一条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