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航拍位于武汉光谷的华工科技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创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魏铼通讯员俞智君摄)
湖北产业倍增“十四五”成绩单整理/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制图/徐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刘宇 产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是经济发展的支撑,是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9月2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收官“十四五”谋篇布局“十五五”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产业倍增篇,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朱万奎介绍了全省“十四五”制造业发展情况。 一组组跃动的数字背后,智能车间里机械臂精准运转的轻鸣隐约可闻,纤若毫发的光纤中正奔涌着看不见的信息洪流,湖北产业倍增的蓬勃活力扑面而来。 今年5大支柱产业有望迈入万亿级 在印度尼西亚,1.7万多个岛屿如同散落的翡翠。而将它们紧密相连的,是一根根来自湖北武汉、细如发丝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光纤。这些穿梭于海底的光缆,正在悄然抹平偏远岛屿与数字时代的鸿沟。 与此同时,在武汉街头,一场关于未来出行的革命似乎已成日常。作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运营区,这个暑假武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萝卜快跑”无人驾驶车辆。“打无人车,逛大武汉”已经成为武汉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这些惊艳世界的技术背后,是湖北坚实的产业支撑。 朱万奎介绍,近年来,湖北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线并进”,做大做强“51020”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目前,全省千亿级产业达到19个,今年5大支柱产业有望全部迈入万亿级、6个优势产业有望突破五千亿级。 其中,武汉市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晋升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习近平总书记赞誉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独树一帜”,武汉、十堰获批全国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 未来产业的种子也在这片沃土中生根发芽。8月16日,在2025世界机器人运动会百米赛场上,来自湖北的“天问”机器人成功完成百米赛跑。此前,武汉大学研发的人形机器人“五指灵巧手”获“设计界奥斯卡”德国红点奖。 据介绍,湖北大力实施未来产业八大工程,认定5个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9家企业入选全国独角兽榜单,脑机接口实现产业化突破,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等产业保持20%以上增速。 上云工业企业超5.8万家 在位于光谷的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指挥大厅里,一块大屏上可以实时看到重点企业重点产业的运行数据。超过4万家工业企业的数据在此汇聚、交互、解析,可帮助企业打破信息孤岛,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数据互通,极大地提升自身的生产效率和精准性。 在联想武汉产业基地,当一笔千万级订单刚刚录入系统,被称为“AI大总管”的鲁班超级智能体能在瞬间完成复杂拆解,精准计算所需物料、设备负荷,并一键生成未来四个月的详细排产计划,提示是否需要招聘新员工等。 他们的实践,是湖北数以万计企业“智变”转型的生动缩影。数据显示,全省上云工业企业已超过5.8万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近六成,相比“十三五”末实现了81%的增长。截至目前,湖北入选国家5G工厂名录101家、居全国第3,国家卓越级智能工厂13家、居全国第4;5市入围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居全国第4。 企业敢于“上云”、乐于“用数”的背后,离不开数字底座的提档升级。朱万奎介绍,全省5G基站从“十三五”末的3.1万个增至17.6万个,增长4.6倍;算力规模达到1.58万P、算力运载力指数居全国前3,数据归集和处理能力居中部第1。 日益强大的数字基础设施,正持续激活产业发展新动能。2024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5743亿元,是2020年的2.4倍。今年1至7月软件业务收入达2071亿元,占中部六省比重接近50%,持续保持中部领先的绝对优势。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一成多 在各项指标昂扬向上的发展曲线中,一个“向下”的数字同样熠熠生辉——全省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1.8%。这个下降的数字,生动地说明产业倍增既是经济增长的“量变”,更是发展模式的“质变”。 湖北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提前半年完成478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这场硬仗。在化工重镇宜昌,昔日江边的化工厂房已变身生态绿地,而现代化工园区内,企业通过管道互联、能源共享,实现了“隔墙供应”。如今,全省化工企业入园率达76.8%,高出全国16.8个百分点,长江岸线正在重现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生机景象。 绿色制造,正在制造出前所未有的“绿色价值”。在岚图汽车工厂,1.5万块光伏板组成的能量矩阵每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相当于3万户家庭全年用电量;在格林美荆门园区,废旧电池“重获新生”成为新能源材料,真正实现了“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268家国家级绿色工厂和10家绿色工业园区犹如一颗颗“绿色明珠”,串起湖北工业的绿色价值链,这些绿色工厂的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4.72%。 最令人振奋的突破发生在磷石膏综合利用领域。曾经堆积如山的磷石膏,如今变成了“香饽饽”。经过精深加工的磷石膏,变身为轻质隔墙板、道路材料等,成本低,还环保。目前,全省磷石膏综合利用率从31.9%跃升至71.53%,这一“点石成金”的湖北经验正在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