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百果园老板余惠勇:是在“灭火” 还是在“火上浇油”?

中华网湖北 2025-08-11 16:23:48

8月10日,百果园老板余惠勇的一番要“教育消费者成熟”的言论,将这家水果零售巨头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视频中,他坚定地表示:“我认为商业就两种,第一个利用消费者的无知,第二个教育消费者成熟。我们不会去迎合消费者,我们想告知消费者,最后是消费者自己的选择。但是如果消费者不知情的时候,实际上他是无从选择的,他只能选择便宜,只能看价格。”这句看似理直气壮的回应,消费者可不买账,纷纷吐槽:“你价格高也就算了,品质还不咋地,现在倒好,赚我钱还想教育我?谁给的脸啊!”“水果又不是贵一些就好一些”“不迎合就算了,又不是没地方买水果”“市场会给它答案”……

百果园老板余惠勇:是在“灭火” 还是在“火上浇油”?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的视频引发热议。网络图

高价≠高品质,百果园“教育”消费者的底气从哪儿来的?

“一个苹果23.5元、四个李子51元、西瓜8块钱一斤……”社交媒体上,消费者对百果园的吐槽比比皆是。相关媒体在西安的实地探访中,阳光玫瑰葡萄标价13.9元/斤,而隔壁超市仅售6.98元;黄皮哈密瓜6元/斤,商超同类产品2.98元。此外,百果园经常出现每斤33.9元的新西兰小花苹果、79.6元每斤的进口慕美人葡萄等高价水果。这种被网友吐槽“月薪两万也吃不起”的魔幻现实,让百果园的“高端”标签逐渐演变成“价格刺客”的代名词。

百果园老板余惠勇:是在“灭火” 还是在“火上浇油”?

有消费者展示购物小票,她在百果园买了四个进口樱桃李,花了51元。网络图

余老板解释称,高价源于严格的品控和成本差异,但消费者却并不买账:“农残检测合格难道不是基础要求吗?把基础标准当噱头卖高价,这是教育消费者还是忽悠消费者啊?”更讽刺的是,在黑猫投诉平台,百果园的3091条投诉中,“腐烂变质”、“以次充好”等问题高居榜首。

在2024年3月14日,湖北经视的特别节目《315我们在行动》很直观的揭露了百果园的食品安全问题:湖北经视记者在百果园武汉银海雅苑门店的调查中发现,店内的冰箱内,竟然存放着不新鲜、有伤口、腐烂的水果。当店内无顾客时,店员巧妙地将表面小部分腐烂的苹果切好,将已经坏掉的橙子进行加工,摆入果切拼盘盒中,一盘看似高端的果切就迅速完成,堂而皇之地摆上了货架。

百果园老板余惠勇:是在“灭火” 还是在“火上浇油”?

湖北经视记者暗访百果园武汉银海雅苑门店 网络图

你说这价格贵也就算了,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存在这么多问题,消费者能不急眼吗?高价却不等于高品质,百果园这“教育”消费者的底气从哪儿来的?

五年来首亏、大量关店与加盟模式的崩塌

余老板为何如此迫切的想要“教育消费者?”百果园2024年的财报数据或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滑9.8%;毛利暴跌41.9%至7.64亿元,净亏损3.91亿元,这是其近五年来首次由盈转亏。门店数量从6081家锐减至5127家,日均关店2.64家。之前余老板还放狠话“十年万店千亿”,现在这情况,怕是连现有的店都保不住了。

为啥会这样?问题很可能就出在加盟模式上。以前百果园靠加盟疯狂扩张,现在加盟商日子比谁都惨。财报显示,上半年单店营收从98万跌到85万,压货、高租金、总部甩锅的“三无退货”成本(无理由退货但加盟商买单),把加盟商坑惨了。有加盟商私下吐槽:“总部抽成高得离谱,卖不出去还得自己担着,这哪是加盟,分明是割韭菜!”面对这种情况,总部对加盟门店的掌控力如何可想而知。一方面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一方面是商品价格高企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望而却步,面对这种情况,余老板不焦虑才怪。

转型困境:供应链成本降不下来,价格拼不过电商

面对危机,百果园在2024年财报中25次提及“性价比”,说要走“高品质+高性价比”路线,还暂停收加盟费、给加盟商补贴。但这条路走得磕磕绊绊。比如他们推出的“平价果切”系列,价格确实降了,但消费者反馈参差不齐。比如上海一位消费者买了促销价19.9元的芒果果切,结果收到后发现果肉氧化严重,颜色发黑,投诉后客服只回复“已反馈,后续优化”。

对比竞争对手,盒马鲜生通过直采和供应链优化,以“日日鲜”和低价水果抢占市场,损耗率远低于百果园;叮咚买菜“以销定采”模式,损耗率仅5%,较百果园低10个百分点,价格竞争力碾压传统零售。百果园现在相当于要自己打自己——以前靠“高端”溢价赚钱,现在不得不卖平价水果,但供应链成本却降不下来,价格优势又拼不过电商,这转型能成功吗?正如有专家所指出的,如果无法实现“贵有所值”到“物超所值”的转变,转型不过是饮鸩止渴。

遇到舆情,要尽快“灭火”而不是“火上浇油”

余老板的“教育论”一出来,消费者直接炸锅了。微博话题#百果园称不会迎合消费者#瞬间冲上热搜第一,阅读量超3亿,评论区骂声一片:“你赚我的钱还想教我做人?脸咋这么大呢!”更讽刺的是,就在回应后的第二天,百果园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促销信息,文案却写着“低价不低质,好水果不贵”,这前后矛盾的态度让网友嘲讽:“一边说教育消费者认可高价,一边又降价促销,打脸打得真快!”

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投票:你价格高、品质差还不低头,那对不起,我不买了!消费者的用脚投票,远比任何“教育”更残酷。

现在这年头,公众公司要是摊上舆情危机,那可不只是面子问题,搞不好真能砸了饭碗!你看前不久的爱康国宾,现在还处于舆论漩涡之中。而百果园老板一句话“教育消费者”,更是直接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这事儿给所有公司提了个醒:遇到舆情,要知道怎么样才能“灭火”,而不是“火上浇油”,得学会“既灭火又治根”,得让群众觉得你是真心知错改错。

真正的成熟不是被教育着接受高价,而是看透套路后的觉醒!

其实,舆情危机有时候也是促使公司转型的好时机!百果园这次面临的“高端定位”和产品质量、老百姓钱包不匹配的问题,不是老板出来“火上浇油”的说要“教育消费者”,而是正好借机进行战略调整。比如推出更多平价水果,搞个“低价水果专区”,把品控不过关的门店关一批,再请媒体去拍整改后的流程。同时,把高端线做成“真精品”,让消费者真正觉得贵得有道理。比如把相关检测报告、果园直采的视频、不同品质水果的成本价都晒出来,甚至开个直播带大家看水果咋分级的,请第三方机构来抽检,让消费者自己当监督员。定个长期计划:比如一年花多少钱优化供应链降成本,或者用区块链技术让大家扫个码就能查水果来历。定期发整改报告,让消费者盯着你进步,要让消费者真正觉得:你是真听劝了,而不是又用套路来忽悠我们!

说白了,处理舆情就跟谈恋爱似的——你得在乎对方的感受(消费者),犯了错要主动哄(真诚道歉+补偿),平时多交流别冷战(透明化沟通),出了问题别找借口(用数据和行动证明)。要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真心改错才有未来,装模作样早晚得凉!对于消费者来说,真正的成熟不是被教育着接受高价,而是看透套路后的觉醒,懂得为真实价值买单!

※本文所引用素材均来自于百果园公开财报及南方都市报、湖北经视、财联社、澎湃新闻、封面新闻、中新经纬、上游新闻媒体公开报道。分析观点仅代表作者研究判断,仅做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财熵凌镜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