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3分钟监测一次,武汉地铁12号线挑战极限“穿江越湖”

大武汉客户端 2025-07-29 16:54:43

7月25日,位于青山区的武汉地铁12号线园林路站,建设者们挥汗如雨,站内正在进行风水电系统安装,站外正在铺设地砖恢复道路。

作为武汉首条地铁环线,12号线贯穿三镇,衔接七大中心城区。截至目前,37座车站已有33座主体结构完工,正在进行装修及风水电安装。这条城市“地下大动脉”将重塑城市交通格局,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在12号线园林路站,武汉地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二公司党支部党员检查站外步砖铺设。记者陶常宁摄

武汉地铁股份有限公司建设二公司党支部承担12号线建设任务,党支部共24名党员,自党支部成立以来以“党建红”引领“工程优”,将党的政治力量和组织力量转化为攻坚克难的强大动力,打造了“党建+工程建设”的生动样板。

监测的眼睛“一秒都不能眨”,复杂盾构区间稳稳掘进

近日,12号线后湖四路至兴业路区间顺利下穿3号线,数据显示,基本实现“零沉降”,对正在运营的地铁线路几乎没有影响,达到地铁盾构隧道建设水平新高度。

党支部委员、武汉地铁二级项目经理朱艺说,为了挑战极限,控制沉降,他们将隧道自动化监测提高至每3分钟一次。

“盾构施工24小时不停机,3分钟监测一次,意味着每3分钟就要处理分析一大批数据,根据数据实时调整盾构机前进姿态,控制盾压,同步注浆。如果把监测比作一双眼睛,那么这双眼睛一秒都不能眨。”

在12号线园林路站,罗文、朱艺、朱晓振(从左至右)检查车站施工。记者陶常宁摄

职责在哪里,挑战在哪里!12号线穿江越湖,还有26座换乘站,大多是地下三层,深度超过30米。朱艺介绍,在数十年地铁施工的经验上,他们在12号线采用超声波探井仪,检测每幅地下连续墙槽壁;用声测管对地连墙混凝土的完整性进行探测,避免中间有缺陷;对地连墙浇筑记录数据及图表及时分析;采取渗流监测技术,通过离子流动,监测有无渗透发生。

截至目前,在太平洋至双墩区间竖井、百步亭站等基坑施工过程中,均采用以上技术,实现基坑安全。

编制“口袋书”和短视频,让规范化标准深入人心

在园林路站,党支部委员、武汉地铁二级项目经理朱晓振正在检查消防系统安装。他说:“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风水电系统‘承上启下’。当车站建好,需要进行设备区装修,安装通风、空调、防排烟、给排水、水消防和低压配电等系统,材料多、工序多,可以说是最烦琐的一环。”

在12号线园林路站,朱晓振检查风水电系统安装。记者陶常宁摄

千头万绪,环环相扣。风水电施工面临的最大考验是保证所有材料、工序统一标准。因为施工人员一个偶然的疏忽,就可能导致后续运营出现问题,这对建设者提出更大挑战。

党员罗文牵头,编制了《12号线风水电施工材料/设备质量控制手册》,提前梳理风水电专业各种材料种类,查阅大量规范,组织施工、监理、设计、材料供应商、检测机构等编写检测管理办法。材料种类多,进场严格检验与抽样送检,确保原材料满足规范、图纸和合同要求。

“编出来是为了用!我们把《武汉市轨道交通风水电工艺质量标准化手册》做成‘口袋书’,现场随身携带;还制作标准化施工三维培训视频,让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一看就懂。”朱晓振告诉记者。

在12号线园林路站,罗文、朱晓振、朱艺(从左至右)检查车站施工。记者陶常宁摄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向更深层、更复杂的方向推进,工程各专业的关联性与交叉性显著增强,这对现场管理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打破专业壁垒、实现多领域精通”的全新要求。“以前管土建的不管风水电,管风水电的不用管土建,现在都要精通。”12号线风水电负责人徐龙说,这是未来地铁建设管理的一种趋势,提升现场管控能力,对每个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12号线风水电安装工程中,党员带头推行“现场观摩+经验共享”模式,优化管线安装工艺,实现质量与效率双提升。

武汉地铁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郑光辉表示,一直以来,武汉地铁始终以“助力城市能级提升”“建设轨道上的武汉都市圈”为使命,坚持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深度融合,通过“支部建在项目上、党员冲在最前沿”,为武汉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红色动能”。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