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武汉城市学院5000名2025级新生分批走进梁子湖畔湖北未来家园现代农业园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开启为期两天一夜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这场以“产业赋能+分工协作+数字传播+闭环育人”为核心的创新实践,不仅让劳动教育告别“走过场”,更形成可分享、可复制的高校劳动教育新范式。
针对现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往往局限于校园小农场、仅为简单体力劳动,学生学不到核心技能、参与积极性不高等痛点,武汉城市学院跳出“校园围墙”,联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国家高新企业共建未来家园,将劳动教育嵌入真实产业生态。未来家园开放绿色种植基地、派出技术专家团队,定制花卉种植、无土栽培和韭菜培育等四大核心实践项目,学生全程参与产业生产流程,亲手掌握现代农业核心技能。大一新生李同学感慨:“以前课本上的‘无土栽培’只是概念,现在亲手完成全流程,才初步明白科技赋能农业。”


活动创新性推出“4人小组分工协作”模式,在种植专业人员指导下,一人讲解技术与政策、一人专注种植实操、一人记录实践过程、一人直播分享成果。这种分工避免“有人忙有人闲”,更构建“技术理解+实操落地+过程记录+成果传播”的完整能力培养链。负责直播的张同学团队,1小时内直播观看量超8000次,累计收获12.6万全网观看量、3.5万条互动留言。张同学表示,为讲透技术,团队请教企业老师还查阅政策文件,既锻炼表达能力,又加深对国家政策的理解。此外,特色时令课程如包饺子等,也让学子乐在其中。


武汉城市学院学工处副处长王薇薇说,学校将未来家园作为学生劳动教育基地,至少尝到了三大甜头:一是产业资源精准对接,它是一个集科技、农业、旅游、商贸、文化、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园区,让企业的场地、技术、人才等资源直接转化为教育资源,解决高校实践载体不足的难题;二是分工模式科学高效:“讲解+种植+拍摄+直播”的小组设置,兼顾技能学习与素养提升,适配不同学生的能力特长,实现“人人有角色、个个有收获”;三是闭环育人强化成效:建立“开班定目标—过程勤复盘—结营评先进”的全流程机制,设置“最佳实践团队”“优秀讲解官”等四大奖项,让劳动教育既有“实践味”,又有“仪式感”,“幸福感”,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未来家园负责人表示,将开放更多产业场景,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新路径。(通讯员:刘义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