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暑期实践活动。从乡村反诈一线的贴心守护,到田间地头的电商助农行动,再到乡村校园里的科技筑梦之旅,青年学子们在实践中扎根大地、服务社会,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干本领,在“知行合一”中完成了一堂堂生动的“成长必修课”,书写了新时代高校育人的鲜活答卷。
反诈实践进乡村:在社会课堂中厚植责任担当
“陌生来电要警惕,自称公检法别轻信,转账汇款需核实,报警!”7月的大悟县黄站镇集市上,“经彩青春服务队”的学生们用朗朗上口的“三句半”,把电信诈骗的防范知识送到乡亲们身边。这是学院团委联合黄站镇综治中心开展的“政校联动反诈行”实践活动现场,也是学子们持续为脱贫攻坚成果保驾护航、锤炼责任担当的生动缩影。
为让反诈宣传“接地气、入人心”,“经彩青春服务队”16名队员提前与网格员踩点调研,手绘人流密集点位的“反诈路线图”,将菜市场、老年活动中心等6个区域设为重点宣讲区。他们化身“反诈宣传员”,手持《反诈口袋书》,用方言讲解“扫码领鸡蛋是陷阱”“公检法转账要挂电话”等实用知识;针对老年群体,队员们蹲在地上手把手教老人设置“国家反诈中心”APP预警,用真实案例改编的“土味”宣讲让村民们听得懂、记得牢。活动当天,团队发放反诈手册300余份,现场答疑150余人次,用耐心与细心为这个脱贫乡镇筑起“安全藩篱”。
“从法律条文解读到方言宣讲设计,我们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把专业知识转化为群众需要的‘防骗指南’,更明白了守护脱贫成果需要持续发力。”经彩青春服务队”成员田逸飞说。这场反诈实践,不仅让学子们深刻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现实意义,更在与村民的面对面交流中,锤炼了共情能力与社会服务意识,让“责任担当”从课本概念变成了守护脱贫乡镇的行动自觉。
电商助农驻田间:在产教融合中锻造实干本领
“家人们看过来!李白村的‘桃枣甜瓜’脆甜多汁,诗仙李白故里的好味道!”在安陆市烟店镇李白村的助农直播间里,“经彩青春服务队”的学生主播们热情洋溢地推介当地特产。这是学院团委打造的“校地企”三方协同育人实践现场,学子们在田间地头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助农实效,在产教融合中练就“真功夫”。
团队创新推出“师生接力、阶梯赋能”育人模式:骨干教师周寅、刘贝贝等先授“渔”,讲授创业孵化、市场分析等理论课程,为学生夯实商业思维;学生化身“小老师”,手把手培训村民短视频剪辑、直播运营等数字化技能,让“新农人”玩转电商;再联合本土企业五言陆色公司开展“桃枣甜瓜”品牌直播,学生分组完成选品策划、脚本撰写、流量运营全流程实战。单场直播就带动当地特色农产品销量增长35%,更培养出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电商骨干”。
“从市场调研到直播话术设计,每一个环节都是对专业知识的‘实战检验’。”参与直播策划的张同学坦言。这场电商助农实践,让学子们在服务乡村振兴中深化了对“新商科+数字化”的理解,将经济管理理论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在与村民共富的奋斗中,读懂了“学以致用”的深刻内涵。
科技筑梦暖童心:用技术点亮脱贫乡镇童真梦想
“老师,原来我长大后真的可以造飞船啊!”看着AI生成的“航天工程师”职业照,大悟县黄站镇中心小学的学生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作为学校结对帮扶脱贫乡镇的孩子们,他们的成长与梦想始终是学校的牵挂。这是映山红支教团为乡村孩子打造的“梦想实验室”里的温暖一幕,学子们用前沿科技点亮童真梦想,在教育实践中厚植人文情怀。
支教团16名成员将一间旧教室改造成充满科技感的“梦想实验室”,提前收集孩子们的职业梦想——消防员、医生、军人……在“梦想发布会”上,孩子们稚嫩而坚定的声音诉说着对未来的向往。队员们运用AI技术为每个孩子定制“未来职业照”,让抽象的梦想变得触手可及;班主任杨蕊还将孩子们的职业故事录制成短视频,发送到家长班级群,让在外务工的家长“云端”见证孩子梦想萌芽的珍贵时刻,搭建起家校共育的暖心桥梁。
“AI会迭代,但孩子们因梦想而亮的眼睛,是我们前行的永恒动力。能为结对脱贫乡镇的孩子们播下梦想的种子,再累也值得。”支教团成员蔡国辉感慨道。这场科技支教实践,让学子们将AI技术与乡村教育创新结合,在运用专业能力服务教育公平的过程中,涵养了“科技向善”的人文关怀,更在与孩子的心灵对话中,深刻理解了“教育者”的责任与温度。
从社会服务的“责任课堂”到产教融合的“实践熔炉”,再到人文关怀的“心灵驿站”,湖北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团委暑期实践活动以“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让青年学子在服务社会中长本领、在扎根大地中明初心,尤其在结对帮扶脱贫的大悟县黄站镇,用实际行动持续书写着校地协同的温情篇章。正如学院党委书记所说:“我们正以实践为笔,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天地中,书写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生动答卷,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刘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