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和关爱留守儿童的重要指示精神,2025年7月9日至19日,来自荆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筑梦童心”志愿服务团队奔赴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歪子镇新苗实验学校,开展为期10天的“青春暖童心”暑期社会实践。从在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枣林街道华山社区新悦托管中心的爱心支教点到新苗实验学校,大学生志愿者们以课业辅导、传统文化体验、心理陪伴为核心,为当地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与知识,助力乡村教育振兴。
课业辅导解难题 知识传递润心田
“姐姐,这道数学题怎么解?”“我的作文可以帮我看看吗?”每天清晨,新苗实验学校的教室里便传来孩子们热烈的提问声。针对留守儿童学习资源有限、家庭教育薄弱的问题,学校志愿者们“一对一”结对帮扶,为孩子们梳理知识点、解答疑难。五年级学生殷美琳性格内向,数学基础较差,志愿者吴治国连续三天用图形演示和生活案例帮他理解分数运算,美琳终于露出笑容:“原来数学这么有趣!”
此外,学校团队还开设了“趣味英语角”“科学小实验”等特色课程,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志愿者吴治国感慨:“孩子们眼里对知识的渴望,让我们觉得一切付出都值得。”
传统文化进校园 童心传承爱国情
在此次活动中,志愿者团队精心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趣味互动中感受文化魅力。五子棋课堂上,志愿者一边讲解规则,一边融入品德教育,告诉孩子们“落子无悔,下棋如做人,要讲诚信、懂策略”;魔方竞技锻炼逻辑思维,舞蹈运动活跃身心,毛笔字临摹让孩子们感悟汉字之美,红色故事会则厚植家国情怀。
10岁的留守儿童张婉第一次拿起毛笔,在志愿者指导下写下“自强不息”四个字。她兴奋地说:“老师告诉我,这是习近平爷爷对青少年的期望,我要把它贴在床头!”团队还组织孩子们观看纪录片《中华文明五千年》,并动手制作传统剪纸,让文化自信的种子在幼小心灵生根发芽。
暖心陪伴护成长 青春聚力助振兴
“留守儿童最需要的不仅是物质帮助,更是心灵的陪伴。”志愿者刘同学在日记中写道。课余时间,团队与孩子们一起跳绳、唱歌、做手工,倾听他们的烦恼与梦想。13岁的留守儿童小汪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性格孤僻,通过连日来的象棋对弈和心理疏导,他逐渐敞开心扉:“以后我也想当志愿者,帮助更多人!”
活动尾声,团队向学校捐赠了图书和文具,并建立“线上陪伴群”,承诺长期结对帮扶。新苗实验学校校长殷焕阁高度评价此次活动:“志愿者们用真情实感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号召,为乡村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结语:让爱与希望同行
十天的实践短暂却深刻。志愿者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也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正如志愿者们所说:“乡村振兴需要代代接力,我们会继续关注歪子镇的孩子,让他们的成长之路不再孤单。”
一直以来,荆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筑梦童心”志愿服务队始终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在亲身感受乡村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聚焦乡村振兴,提升综合能力。近年来,服务队已奔赴多个乡村地区,助力无数学子追逐梦想。
乡村振兴,青年当先。这个暑假,荆州学院学生走进新苗实验学校,奔赴山野之间,用专业知识为乡村发展注入青春活力。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次成长历练。青春不止有诗和远方,更有脚下的土地与肩上的担当。荆州学院将继续鼓励学生扎根基层,在实践中长才干、壮筋骨,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绽放光彩。(通讯员:马晓娟,刘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