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志愿精神,践行青年责任,7月下旬-8月上旬,武汉学院“筑爱瞳行”志愿服务队面向视障群体开展了系列主题关爱活动,以多元实践架起社会关爱视障群体的桥梁,在孩子们心中播撒理解的种子,为城市注入温暖的人文关怀。
彩绘点亮盲校路。7月26日,团队联合洪山区城管执法局,在武汉市盲童学校周边启动“彩绘点亮盲校路”项目。兼顾美观与实用,志愿者们顶着烈日清理盲校周边杂物,在弱电箱上创作公益彩绘。斑斓的图案承载着对盲人群体的祝福:警示杆被刷上醒目标识,弱电箱变身艺术画布。活动一直持续至30日晚,居民们驻足询问彩绘含义的过程,无形中普及了盲校知识,拉近了社区与盲校的距离,这场以汗水为墨、热爱为笔的行动,让“无障碍关怀”落地为城市文明的毛细血管。
触摸视障世界。7月29—31日,团队在武昌区放鹰台社区爱心托管班开展“触摸视障世界”宣讲、“看不见的画布,看得见的爱”彩绘课堂等活动。宣讲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图文与实物展示,向孩子们揭示视障群体的多元面貌:“视障并非都生活在黑暗里,从全盲到低视力,他们的世界同样丰富。”接下来的盲文体验环节,孩子们俯身纸板,指尖专注按压盲文笔,讨论着“你好”“谢谢”的点位排列。当凹凸的印记化作可传递心意的明信片,一场跨越感官的“对话”已然达成。
最触动人心的是“模拟盲行”。孩子们蒙眼持杖,在同伴“往左半步”“抬脚”的指引下穿越障碍。寂静中,蒙眼的小雨轩紧握盲杖坦言:“每一步都怕撞到东西,太没有安全感了。”亲身体验让空洞的“关爱”化为具象感知,正如社区王老师所言:用心“看见”,才是最温暖的联结。
在彩绘课堂上,孩子们在志愿者哥哥和姐姐的指导下挥动画笔,白色画布渐次绽放彩虹、画板等意象。云希小朋友在画中嵌入盲文“love”,兴奋地说:“我学会了用画笔表达关心,以后遇到盲人叔叔阿姨一定会帮忙!”丙烯颜料与童真碰撞出的不仅是艺术作品,更是扎根心底的善意。
当彩绘弱电箱成为街角无声的倡导者,当孩子们的指尖抚过盲文的凸点,当画布上的盲文“love”闪耀童心——武汉学院青年学子用实践证明:真正的关怀无需喧哗,只需俯身倾听、躬身行动。此次系列活动从改造公共空间的实际行动,到打破认知壁垒的感官体验,再到艺术共创的情感传递,团队以创新实践诠释初心,这份“瞳”行相伴的微光,终将汇成照亮视障群体前路的星河。未来,团队也将持续聚焦视障群体,联合更多社区推广“体验式”互动,引导青少年用行动传递温暖,让“无障碍”理念浸润城市肌理。(通讯员:叶睿 吴宇军 图:吕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