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健康 >

我国发布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医防融合,慢性病防治在行动

我国发布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 医防融合,慢性病防治在行动
2023-12-09 11:56:04 来源:人民网

心脑血管疾病要“同防同治”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2》显示,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持续上升阶段,全国每5例疾病死亡中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

怎样进一步提升我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

此次发布的新版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实施方案明确,要“实施危险因素控制,降低发病和死亡风险”“强化关口前移,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

心脑血管疾病为何讲究同防同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表示,强调同防,因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和疾病基础一致,疾病的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都是“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个行为因素即饮食、运动、吸烟,同防可以更好地提高一级预防的效果,更好地管好高危人群;强调同治则因为心脑血管疾病是共患病,在得心血管病的患者中,将近20%的人会同时患有脑血管疾病,在脑血管病患者中也有将近20%的人患有心血管疾病,心脑同患病会增加救治难度,因此,“同治”能使共患病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心脑血管疾病是急性发作的慢性病,在发作早期,生命的救治和时间密切相关。”王拥军表示,为了让早期的救治链更为畅通,重点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教会公众早期识别脑血管病的症状,如牢记“BEFAST”口诀,即难平衡、看不清、面不正、臂难平、语不灵,五个症状只要出现一个,就意味着发生了脑血管病,这时要第一时间打急救电话120到医院;二是抓好心脑血管病院前急救关键环节,鼓励老百姓尽可能使用救护车,做到上车即入院;三是开展院内能力建设,建设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让院内绿色通道更加畅通,院内救治时间更短。四是做好人才保障。大医院应建立各级培训中心,进行心血管、脑血管救治介入和溶栓、取栓的培训。

约40%癌症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可避免

“癌症是一类可防可控的疾病,大约40%的癌症可以通过控制癌症危险因素、改变生活方式等得以避免。”张勇指出,癌症的形成是多种危险因素长期积累的一个慢性过程,目前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评定的已确定的人类致癌物有127种,可能的致癌物有95种。

据了解,中国肿瘤登记点覆盖全国98.6%的区县。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测算,全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数约406.4万例。

“我国人口基数大,癌症发病人数较高,但发病率不是世界最高,而是处于世界平均水平。”张勇介绍,我国癌症正处于发展中国家癌谱向发达国家癌谱过渡的阶段。近年来,发达国家高发的癌种如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发展中国家高发的癌种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都有所下降。

张勇介绍,我国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种为肺癌、结直肠癌、胃癌、肝癌和乳腺癌。其中,男性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种依次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女性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和胃癌。

如何有效防癌?张勇建议,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合理膳食、避免阳光暴晒等;注意预防与癌症相关的感染因素,例如幽门螺杆菌、人乳头瘤病毒、肝炎病毒等的感染,适龄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和HPV疫苗;注意保持生活与工作环境的健康,特别要做好职业防护,避免接触职业致癌物。此外,积极参加国家倡导的癌症筛查和规范的防癌体检,以期能够早发现可能的肿瘤。

专家提醒,有癌症家族史、长期吸烟饮酒、有职业暴露史或有乙肝和癌前疾病的患者,要定期做癌症筛查。适龄女性要参加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定期筛查,达到一定年龄的居民应参与肺癌、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肝癌等常见癌症的筛查。筛查未发现可疑病变的居民,间隔几年以后可再参加下一轮筛查。

张勇介绍,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覆盖范围。上海、浙江、天津、江苏等地将重点癌症筛查纳入政府民生项目,免费向居民提供。国家癌症中心也牵头制定了7个常见癌种的筛查早诊早治指南,癌症早诊率稳步提升。截至2022年,我国高发地区重点癌种的早诊率已经达到55%以上。

(责任编辑:HB06)
关键词:癌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