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创投 >

从“黄梅实践”看融合型教联体怎么建—— 城乡教育互融,让好学校就在家门口

从“黄梅实践”看融合型教联体怎么建—— 城乡教育互融,让好学校就在家门口
2023-07-26 13:33:00 来源:中华网湖北

根据方案,黄梅县在现有的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中,选取24所优质学校作为核心校,按照“1+N”的方式,组建24个教联体,将全县106所公办中小学和32所公办幼儿园全部纳入教联体,实现公办学校“一张网”、全覆盖。

核心校的选择是教联体建设的关键一环。

为选好核心校,黄梅县根据县域发展布局和人口分布情况,在县城区、小池滨江新区、龙感湖管理区等地区选择了24所优质学校作为核心校。

结合师资力量、学校规模、育人质量等因素,按照“以城带乡”“以强带弱”“以大带小”“远近搭配”原则,将城区优质学校与乡镇学校、薄弱学校直接捆绑在一起。

如,黄梅县第五小学与濯港镇的十里益海小学,蔡山镇的李英小学、段塘小学、田宝小学组建成教联体。

如此一来,各教联体突破了原有乡镇、学校限制,将不同行政地域的学校组建在一起,原有17个乡镇中心学校全部撤销,所有中心学校人员分流充实到学校教学岗位,回归教学一线,既精简管理机构、节约教育成本,又优化了师资配置。

撤销后,位于乡镇的民办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就处于管理真空,怎么办?

对此,黄梅县在黄梅镇、孔垄镇、小池镇分设3个社会力量办学管理站,对民办幼儿园和培训机构分片管理,并负责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对接工作。

黄梅县教育局人事股负责人蔡国全介绍,此次教联体建设,是对全县教育格局的一次重塑,是对整个教育体系的重构。教联体组建后,各教联体由县教育局直管,整个教育系统实现扁平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此轮改革中,县教育局充分“放权”,把教联体建设的组织权、管理权、人事权、财权等,全部交给核心学校,由核心校统筹。

“过去,老师调动,必须经过教育局。现在,教联体内,各校区间老师可以自由流动。各种资源也可在教联体内统筹分配。”吴畏感慨地说,“教联体彻底打通了城乡学校、强弱校间的壁垒。”

截至6月20日,黄梅县24个教联体的核心学校和成员学校已全部实现挂牌运行,成为全市首个完成教联体组建的县市,138所城乡学校正式变身成24个教联体。

黄梅县教育局数据控制中心

数字赋能,重构优质均衡新局面——

智慧教育让城乡师生同上一堂课

“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and tell me……”在黄梅县滨河中学多功能录播室,英语骨干教师王利华通过直播摄像头,将热乎的英语课传递给黄梅县滨河中学教联体的3个成员校,这已成为常态。

黄梅县滨河中学教联体核心校校长黄白仙介绍,教联体建设,加快了数字校园建设。通过新建的录播教室,每次滨河中学核心校开展优质示范课时,其他几个校区师生,都会“隔空”同上一堂课。

据悉,2022年以来,黄梅县每年投入近千万元,推进数字校园建设。2023年秋季学期,各教联体均实现一套网上巡课系统、一套集体备课系统、一套校园安全系统、一套“三个课堂”的“四个一”全覆盖。

这种“互联网+教育”彻底解决核心校与成员校之间时空距离,促进了各校区间管理、教研、教学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城乡教育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