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正文

擦亮金字招牌 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助力“江汉大米”品牌出圈

擦亮金字招牌 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助力“江汉大米”品牌出圈
2025-09-24 11:22:30

 9月23日,二十四节气的“秋分”,也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当天在“全国水稻第一县”湖北荆州监利市举行。

本次活动由荆州市人民政府主办,荆州市农业农村局、监利市人民政府、荆州市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来自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民日报等50多家央省媒体、全国主流新媒体、网络信息平台,以及来自湖北、湖南、江苏、重庆等省市的媒体代表、自媒体代表等齐聚监利市,共同探寻江汉大米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媒介传播的力量赋能“江汉大米”品牌传播。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省粮食局等行业主管部门和机构负责人,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高校专家,以及来自全国的粮油行业企业代表等出席了活动。

“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湖北监利举行

本次活动包含实地探访和品牌推介两大部分,旨在全方位展现江汉大米的产业发展与文化内涵,助力“江汉大米”农业金字招牌走向全国、走进千家万户。

秋分时节,江汉平原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监利市新沟镇的江汉大米核心基地,饱满的稻谷压弯了稻穗,一幅丰收的长卷铺展开来。

擦亮金字招牌 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助力“江汉大米”品牌出圈

当天上午,与会嘉宾来到湖北恒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泰集团”),现场观摩了水稻现代化收割、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

据介绍,恒泰集团是一家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江汉大米”核心企业。

走近该公司日产200吨大米的全自动生产线,机器正高速运行,原粮清理、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计量包装与成品入库……与会嘉宾近距离感受“一颗好米”的诞生过程。

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优质稻订单利益联结模式,恒泰集团已签订5万亩“江汉大米”优质稻订单种植基地,并与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制定了“江汉大米”量质协同提升技术方案,实现优质稻绿色、高产和优质。

目前,恒泰集团已与周边6000多户农户签订了“江汉大米”核心生产基地种植订单。

“卖到恒泰,每斤高出普通稻市场价0.2元,每亩增收300多元。”今年刚与恒泰集团签订种植订单的监利市新沟镇南禅寺村村民李国阳说。

“我们不仅专注于种植,更致力于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恒泰集团董事长陈祥章说,通过发展“稻虾共作”“油稻轮作”等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将进一步提高农田综合效益。

2024年3月,湖北省正式发布“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并积极构建“省域公用品牌+区域地理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级矩阵,依托江汉平原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构建从品种选育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湖北监利举行

2024年5月,作为湖北省粮油集团全资子公司,湖北省江汉大米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并落户监利市新沟镇。该公司以做强“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全力推动湖北粮食产业升级。

在该公司展厅,与会嘉宾详细了解“江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的发展历程。在水稻智脑数字平台,技术人员胡晓峰展示了现代农业科技应用于田间管理的实践案例。

胡晓峰说,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能实现对田间的气象、墒情、虫情、苗情进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分析,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和科学决策,并建立溯源体系,让“江汉大米”核心产地成为现代化“智慧稻田”。

9月23日下午,与会嘉宾来到位于监利市程集镇的金草帽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一望无垠的稻田涌动着丰收的稻浪。

“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湖北监利举行

下午3时许,万顷稻田中央的舞台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啰啰咚”正在上演。

“啰啰咚”来源于监利秧田号子,是古楚先民在耕作时释放激情的劳动号子,流露出乡民们对丰收的喜悦与希望,生动展现了“鱼米之乡”深厚的稻作文明。

监利的稻作文明,最早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在柳关和福田遗址中发现的谷壳与稻草灰烬,印证了监利水稻种植的悠久历史。

“地富鱼稻”是监利得名的由来。公元222年,东吴孙权在此设立关卡,“以监收鱼稻之利”而得名监利。

据监利市农业农村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监利市全年水稻总种植面积达218.98万亩,“江汉大米”核心种植区扩展至8万亩,辐射带动60万亩农田升级,全年水稻总产继续保持在120万吨以上的高位水平。

监利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施昌好介绍,监利实施“监利大米”品牌创建“八个三”工程三年行动,把“监利大米”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知名品牌。

“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湖北监利举行

作为“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荆州市肩负巩固品牌优势、塑造高端产品形象、建设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的关键任务,在基地打造、标准制定、渠道拓展及品牌建设等方面推出多项举措。

目前,荆州市拥有20万亩“江汉大米”核心基地,5家“江汉大米”核心企业和3家“江汉大米”后备企业,成为“江汉大米”品牌建设的核心产区、关键支撑点和创新实践的先锋。

近年来,荆州市抢抓发展机遇,聚焦“品种优化、企业壮大、基地提升、标准引领、品牌营销”五大关键环节,将水稻种植区域主动融入“江汉大米”省级区域品牌共建,为江汉大米品牌建设注入澎湃动能。

荆州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敢说,荆州市抢抓省委、省政府推动江汉平原高效优质农产品生产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研究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五年行动方案,在累计建成793万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力争再用五年时间完成209万亩新建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

对标落实省“米九条”,荆州市着力打造“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目前,荆州市已建成江陵县10万亩优质粮基地、监利市8万亩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市发展“江汉大米”优质稻订单生产90万亩。

加强“江汉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巩固提升江汉大米的核心发展地位,是打造湖北省江汉大米核心生产基地的重要任务之一。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李宗友表示,将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全力以赴擦亮“江汉大米”新名片,推进品质再提升,宣传再提质,市场再拓展,让“长粒、优质、好吃”的“江汉大米”走进千家万户,让更多消费者感受“鱼米之乡”的独特魅力。

“水润荆楚·江米如珠”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地活动在湖北监利举行

江汉大米致力于打造“中国南方优质大米”。一粒好米,品质是根,市场是路。抢抓省委支持“江汉大米”打造省级核心区域公用品牌机遇,就要看准市场、找准需求、做好规划。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2025年中国中高端大米销量将达145亿斤,年均增速达9%。

推介会上,结合我国大米产业发展及消费趋势,湖北江汉大米数科有限公司总经理杜汉武发布了《“江汉大米”品质与市场报告》,解读了“江汉大米”品牌背后的市场机遇与品质标准。

杜汉武透露,今年,将重点围绕“线上线下造声势,省内省外拓渠道”,全力推进江汉大米品牌“出圈”。

以信立品,以质成名。推介会现场,“江汉大米”核心企业代表进行了产品推介,并与后备企业代表共同宣读了《“江汉大米”品质承诺联合倡议书》。

好米也怕巷子深,好故事更要用心讲。在《好记者讲好故事》环节,荆州本地媒体人刘姿杉以“儿时的味道”,讲述了媒体人眼中的江汉大米,为品牌注入人文温度与传播动能。

推介会现场,监利市委副书记、市长聂良平为新华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农业农村节目中心、农民日报、湖北日报、抖音生活服务平台等8家主流媒体及带货主播颁发了“江汉大米媒体推介官”证书。

湖北省粮食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三才发布了《江汉大米品牌升级计划》,涵盖江汉大米品牌形象、产品品质、传播渠道和保障体系共四个维度的升级计划。

推介会现场,一批“江汉大米”核心企业与全国优质渠道商正式达成战略合作,他们将全面整合供应链资源,打通从产区到销区的“最后一公里”,共同推动“江汉大米”迈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新阶段。金融机构还与相关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金融活水激发江汉大米产业倍增活力。

风吹稻浪起,沃野谷生香。推介会最后,与会领导和嘉宾执起丰收的绸缎,行“归仓·祈丰年”之仪,标志着活动落下帷幕。

擦亮金字招牌 全国多家主流媒体助力“江汉大米”品牌出圈

荆州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承载着保障粮食安全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使命。本次全国主流媒体走进“江汉大米”品牌核心产地活动,将聚力擦亮“江汉大米”品牌,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荆州素有“中国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地处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平原两湖平原腹地,全市1039万亩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光热条件好、灌溉水质优、农耕文化重、粮食产出大,被誉为中国南方的“黑土地”,产出的稻米优质、长粒、好吃。

荆州市常年粮食播种面积超过1000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超700万亩,“虾稻连作”面积333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湖北省规模最大的水稻集中产区。

目前,荆州市有7个全国产粮大县,其中公安县为国家水稻制种大县、监利市为“全国南方水稻生产第一市”。2024年,全市粮食产量91.51亿斤、占全国7‰,连续10年稳定在90亿斤以上,其中水稻产量76.6亿斤、占全国16‰,水稻面积、产量均居全省第一。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中华网湖北)
关键词:江汉大米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