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武汉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
武汉市政协委员倪朗今年带来的提案是关于提高政府纾困资金使用效率的建议。
目前,武汉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20条新政策、促进科研基础设施和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武汉市拥有丰富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资源,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为企业提供了充足的人才储备和强大的科研支撑。6个大科学装置建设有力推进,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加快发展,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获批建设等,进一步完善了创新生态。
在倪朗看来,武汉产业基础雄厚,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等领域具有深厚的产业基础,为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产业配套。同时武汉正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如建立知识产权登记、评估、质押、处置综合服务平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交易试点等,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近年来,武汉针对企业融资纾困出台系列政策,联合银行设立了专门的中小微企业应急转贷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反映难以做到应贷尽贷、应续尽续,纾困资金的使用率较低。究其原因在于转贷中心将此业务授权国企小额贷款公司运作,但企业为了保证本金安全,要求银行出具放款承诺函并盖章,为过桥纾困资金承担连带担保责任。
倪朗建议一是探索推进政府鼓励扶持的行业企业“白名单”制度。例如科创类、专精特新、经营情况良好的优质企业等,每年由银行提供名单,由转贷中心审核通过后,给予白名单中的企业一年期续贷、转贷垫资额度;二是探索社会资本承担非“白名单”企业应急资金业务。引入社会资本承接银行不愿盖章的非白名单企业“过桥”业务,并承担垫资风险,政府监管其合规性,并指导定价和为非白名单企业补贴“过桥”成本。
他还建议进一步拓展企业的融资途径,充分利用债券、信贷、股权等融资工具,发挥不同渠道的融资作用,实施中小微企业融资信用培植工程,帮助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创企业实现正常融资或达到融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