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今夏,“夜经济”一词热度不减,丰富多彩的“夜经济”形态点亮了城市夜空。黄石作为鄂东最具消费活力的区域之一,如何进一步挖掘“夜经济”消费潜力,加速消费创新提质升级?
上半年,黄石通过丰富消费场景,积极做好营商服务,让城市的夜晚“亮”起来,人气“聚”起来,商气“火”起来,群众生活“乐”起来。
新“夜”态 打造夜游创新策源地
延续城市文化脉搏,创新夜经济生活秀带。近年来,华新水泥厂旧址接连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黄石市社会科学教育基地”“湖北省文化遗址公园”多个荣誉称号。市遗址公园怎样转型为品牌夜游地?城发集团给出优秀答卷。
(黄石摩尔城活动现场)
去年5月,由城发集团负责投资运营的华新水泥厂旧址蝶变为华新1907文化公园,一个集文博、文创、文商多元复合功能的产业转型示范区。
演唱会、时装秀、敦煌展、茶集诗会,今年以来,该文化公园将各类特色活动与园内景观有机融合。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看工业遗址新风、品美食、赏美景、静思阅读,还可以通过沉浸式体验及互动,感受最美工业城市的魅力,现在的华新1907文化公园已成为黄石市民夏日纳凉、夏夜畅嗨的活力创新策源地。
不止于此,今年夏天,黄石各城区“花样翻新”,以夜经济为突破点,持续探索本地经济新“夜”态、好模式。五一期间,黄石首个集餐饮、潮玩、夜游、体验于一体的集装厢潮流网红商业街——湖山·星云集市正式开街,五一假期日均客流量达5.5万人次,首次将开发区·铁山区夜间消费人气推向顶峰。据了解,今年五一期间,开发区·铁山区共接待游客17.1469万人次,较2022年同比增长240.8%。
新政策 催生“外摆经济”发展
(黄石的 湖山·星云集市)
商家入局、政策支持,灯火一亮、黄金万两。今年,本地“外摆经济”发展势不可挡,餐饮消费烟火十足。为助力城市夜市发展,黄石因地制宜,针对夜经济外摆形态,合理放宽政策。
挖掘消费新需求,点燃消费新引擎。上半年,市商务局多次联合市发改委、市城管委等部门组织夜间经济发展工作座谈,出台相应政策,先后开辟了27个临时外摆市场,允许商圈夜市和美食街区临街外摆。节假日期间,还在大上海中央商业街、摩尔城北街、黄石港区万达、金街设置临时疏导点,进一步增加中心商贸区夜间临时停车泊位,方便市民停车消费。
盛夏的傍晚,在黄石武商商圈流浪黄炻串串店门口,记者发现,该店外摆帐篷内都装上了空调,座无虚席。该店负责人称,为了延续“五一”假期消费热,实现“淡季不淡”。6月初,该店就给外摆区的露天帐篷装上了空调,并将服务时间延长到夜间。
新场景 老街区变身“新网红”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属于黄石人的夏夜消费热力开启。王家湾烧烤一条街、钟楼夜市、大屋湾文旅风情街等一批改造升级的夜经济特色街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 黄石夜间经济“流量密码”)
延续城市记忆、强化油烟治理、丰富美食业态,经过升级改造的“王家湾烧烤一条街”俨然成为黄石夜食街区的一块金字品牌。
“夜间经济是衡量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便利度和活跃度的‘晴雨表’。黄石夜间经济逐渐规模化,但最迫切的还是要创建本土夜市品牌,此次评选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夜间经济除了要做好硬件配套外,还要在管理上下功夫,这样才能更长久地发展下去。”今年1月,市政协委员阮媚提交了一份《关于大力发展我市夜经济》的提案,7月,她受邀参与“黄石市夜间消费集聚区”评审,在评审过程中发出感慨。
7月20日,市商务局组织召开“黄石市夜间消费集聚区”专家评审会,就评定标准及入选“黄石市夜间消费集聚区”的11家候选街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综合讨论。为了助力本地夜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市商务局还将根据《黄石市夜经济发展资金奖励办法(试行)》,对达到认定标准的夜间消费集聚区管理主体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