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流日夜,绿动楚天阔。湖北是长江干线径流里程最长的省份,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和三峡库坝区所在地,肩负着“一江碧水永续东流、一泓清水永续北上”的重任。
2024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着力建设安全韧性现代水网,全面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
牢记嘱托,勇毅前行。湖北坚决扛牢生态大省政治责任,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长江高水平保护,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绿色低碳行稳致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支点的生态承载力整体提升,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构筑坚实的生态环境支撑。
水清岸绿江豚逐浪持续深化长江高水平保护
在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内,长江边一块铜铸的圆形地标上,“2018.4.24”几个意义非凡的数字格外醒目。这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要求的“立规之地”。这一天,标志着一场转型升级、共护长江行动的开始。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湖北坚定不移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实施“双十行动”“十年禁渔”,接续开展十大提质增效行动,确保江湖安澜、碧水东流、净水北送。
长江入河排污口一头连着长江,一头连着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长江的最后一道“闸口”,也是做好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牛鼻子”。
秋日暖阳,黄石西塞山区中窑江滩公园内,一块蓝色标识牌静静伫立。市民只需用手机扫描牌上的二维码,对应的中窑湾排洪港排口信息——从名称、编码、类别、经纬度到责任主体、监督电话,即刻清晰呈现。
如今在湖北,这样的“电子身份证”已覆盖每一个长江排污口,成为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的生动实践。
为加强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2024年湖北省制定实施《重点流域水质提升攻坚工作方案》,建立跨区域信息共享、联合执法及水质预警机制。目前,省内19个重点河湖流域已实现联防联治全覆盖。
积极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一市一策”驻点跟踪研究。加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长江干流累计建立3个跨省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全省市县两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覆盖率双100%。
一系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之下,长江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得到提升,交出了一份清澈而亮眼的答卷:
长江干流湖北段水质连续6年稳定保持Ⅱ类,丹江口水库水质稳定在Ⅱ类以上。“鱼翔浅底、江豚逐浪”的画面,已成为湖北的一张亮丽生态名片。
眼下的长江岸线,正铺展一幅焕新长卷:昔日排污口,如今已是市民凭栏休憩的亲水平台;往日闲置荒地,已然蝶变为草木葱茏的滨江公园……江与城交融共生,水与人和谐相依,湖北正以雄浑激越的旋律,奏响新时代的长江之歌。
生态之变可触可及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今天的湖北,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民群众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乘高铁到恩施的那一瞬间,目光便被这片蓝天白云牢牢锁住!”10月8日,江苏游客苏果在社交平台分享国庆期间在恩施游玩的美图与感受,澄澈天空配上山水美景,引来众多网友点赞。
“湖北蓝”频频“圈粉”游客的背后,是一组组扎实的环境数据:
190个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达到95.8%,创五年来最优水平;2024年,湖北国考城市PM2.5浓度较2019年下降15.6%,优良天数比率上升7.7%……“十四五”期间,湖北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成果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