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田赚两份钱,在陈开焱等人的带动下,全村80%以上村民开展虾稻连作,收入也翻了一番。
如今,峒山村通过引进特色农业产业以及先进技术,建成万亩水产、千亩湘莲、百亩樱园、十里水杉等22个生态农业项目,年总产值达1.8亿元,成为带动村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强大引擎。
一起奔向美好新生活
“大家不要急,我们在筹备新项目,马上恢复开放!”8月13日,陈川在自媒体账号里更新了一期视频。
三年前,三十而立的陈川从上海回到老家鄂州创业。起初,他的计划是跟上年轻人露营的新风口,依托自然环境,打造网红露营地。但是现实很快泼来冷水——露营基地冬季开业,寒风刺骨,配套简陋,游客抱怨。
“别灰心,需要我们怎么帮助你尽管说!”生意惨淡时,村干部和他一起坐在水杉林边谈心。此时,他欠下外债,已经有了关店回上海的想法。
“基础配套我们来想办法,最关键的是你要有信心,找到突破点。”村“两委”干部鼓励陈川。
“一个村干部提醒我,城里人缺的不是风景,而是感受‘乡愁’的机会。”陈川顿悟,他决定抛弃“露营+烧烤”模式,带着村民挖虾池、办抓鸡比赛。2024年春天,第一批游客挽起裤脚下田钓龙虾,收获意想不到的人气。
陈川紧接着推出农事体验、研学课堂等,游客采摘果蔬按市场价结算,让村民农产品有了稳定销路。去年,栖客露营基地带动周边农产品销售超百万元。
陈川的成功点燃了更多峒山人的热情:鄂州女婿李衡离开奋斗多年的广州,成为鄂州市峒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成功申请了“峒山”区域公用品牌;大学生陈庚返乡加入村“两委”,推动电商品牌“峒山”走向全国……
去年冬天,峒山青年黄伟将著名农产品品牌“洪山菜薹”引进种植,带动村民增收近30万元。
村民对村集体事务的参与度也在提高,“乡愁夜话”成为峒山村民主生活的常态。在夏夜傍晚,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村民代表以及企业负责人围坐一起,将环境整治、乡风文明等议题摆上桌。
“人心的凝聚,是乡愁的归依。”陈又胜介绍,峒山二期改造方案刚刚在夜话会上表决通过,未来将利用长港水资源开发水上观光,引入“峒山酱菜坊”等乡村创客项目,带动村民们一起奔向美好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