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防治“文山会海”新苗头。松滋市严格执行“精文减会”措施,规范精简政务工作群,基层事务性负担大幅减少。枣阳市杨垱镇严格控制会议发言时间,发言内容更加务实。
持续治理“面子工程”。鄂州开展坚决纠治搞“新形象工程”问题专项治理,市纪委监委督促发改、财政、住建、文旅等主管部门对216个项目开展自查和整改整治。
统筹规范调研和接待,防范纠治层层加码,科学合理安排培训活动。全省各地以实际行动,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问题,厘清权责边界、理顺职责关系,让基层真正从“千条线”中解放出来。
创新机制“小马”赋能
8月4日,来凤县大河镇大红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宗树,照例填报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台账。
打开来凤县“只报一次”管理平台,杨宗树一分钟便完成了信息填报。“过去需要反复填写的内容,如今系统会自动关联带出,只需核对补充特定字段。”杨宗树说。
这一变化,源于该县推进数据“只报一次”改革,将需要上报的258张表格压缩至73张,并将报表涵盖的2405万余项数据存储至基础数据库,需要时能自动生成相关报表。目前,该县基层报表填报时间平均缩短65%,数据差错率下降42%,部门数据共享响应速度提升至分钟级。
数据不共享,是加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和基层负担的突出因素。
聚焦堵点痛点,我省印发《关于做好党建引领接诉即办工作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通知》,推动12345热线与信访、“互联网+督查”等数据共享,完善“接、转、办、督、评”流程,实现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
全省各地各部门创新体制机制、数字赋能政务,让基层干部放开手脚、轻装前行,让服务更加精准、更有“温度”。
宜昌升级乡镇(街道)服务平台,整合重复填报的表格,对孕妇等14类服务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让服务更加精细。
让督查检查考核少而精、深而实,是广大基层干部的心声。
随州创新实施“目标联定、任务联抓、工作联动、结果联用”督考联动机制,将督查“问题清单”转化为考核“绩效清单”,打通“督事”与“考人”的工作壁垒,做到工作互商、信息互通、结果互用,让考核“指挥棒”直指发展一线。今年以来,全市90余人因在专项督考工作中表现优异获得提拔、晋升,10余人因督查发现突出问题受到约谈或诫勉处理。
基层减负,不减责任、不减担当。负担轻了,干部才有动力,基层才有活力。
枣阳探索推进“一套表”改革后,基层年度填报表数量从341项减至41项。“现在我们让网格员沉到各个小区办公,在一线开展关爱独居老人、调解矛盾纠纷等工作,干群关系不断改善。”枣阳市南城街道沙店社区党委书记孙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