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基孔肯雅热报告病例数呈上升趋势,截至7月26日24时,广东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
据阳江日报报道,截至7月24日,阳江市共发现3例基孔肯雅热输入病例,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疫情输入风险总体可控。
据微信公众号“吴川发布”7月25日消息,7月23日,湛江市吴川市从外市返回人员中监测发现一起基孔肯雅热病例(塘㙍镇)和一起登革热病例(梅菉街道)。目前,尚未发现本地续发病例,两名患者已接受隔离治疗,情况平稳,均为轻症病例。
据南方网7月25日报道,记者从广州市越秀区杨箕社区居委会了解到:杨箕社区出现基孔肯雅热病例。目前杨箕社区居委会已对社区进行全面灭蚊作业。
另据澳门卫生局官网消息,7月18日,澳门接获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报告,为澳门今年第1例输入性基孔肯雅热病例。该患者于7月8日至17日曾到佛山市顺德区探亲。
湖北疾控健康提示:
认识基孔肯雅热,科学预防是关键
一、什么是基孔肯雅热?
基孔肯雅热(Chikungunya Fever,CHIKF)是一种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自1952年该病在坦桑尼亚首次发现该病并确认病原体,目前已有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基孔肯雅热的地理分布与媒介伊蚊的地理分布相关,在非洲次撒哈拉地区、东南亚地区、印度洋沿岸及岛屿、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或亚热带区域呈地方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