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像外卖小哥一样跑起来,我才搞清楚了为什么有的暖心驿站的设施不少,使用率却不高。”黄石市下陆区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汪梓溦换岗体验送外卖后感叹。
今年以来,黄石市、荆门市、宜都市等地不约而同组织干部换位体验网约车司机、外卖小哥、车间工人等岗位,了解群众真实需求,锤炼工作作风,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大家纷纷表示,“换岗体验很珍贵,提醒我们要常转换工作视角,站稳人民立场。”
在换岗干部的建议下,黄石市计划今年年底前建成新就业群体友好场景200个。放眼全省,上半年已新建改建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926个,协调平台、企业、社区等共建“小哥食堂”425家,切实解决快递小哥、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休息难、如厕难、吃饭难、充电难等实际问题。
躬身调研查冷暖,转换身份查不足,身到基层,更要心到基层。
襄阳市襄州区实施“百名干部进百企”“千名党员访万户”,对全区772家“四上”企业进行全覆盖走访。
监利市、汉川市等地干部响应社情民意,走出办公室组建小分队,为重大工程上门办证,在返乡创业园现场问需于民、向企业征求意见。
全省上下“四下基层”蔚然成风,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基层一线宣传政策、调查研究、现场办公、接待信访,力推问题在一线发现、矛盾在一线化解。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化解5年以上信访积案181件,推动解决民生诉求921件,整治欠薪问题946个。
全省涉企事项办理环节、提交材料、办理时限分别压缩50%、40%和20%。着力化解不动产“登记难”问题,共化解697个、涉及房屋17.6万套。
积极作为,久久为功为民生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
办好民生实事,一头连着宏观大局,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既是一项长期工作,也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
干部多向前一步,群众心更暖一分。
从城市到乡村,从企业到社区,全省各地各部门以动真碰硬的整改力度、用心用情的服务温度,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落地生根,让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城市建管更精细——武汉市江岸区在调研中发现大量老旧电梯有抖动、异响等频发问题。该区多方协调资金,已更新老旧电梯162台,让近万户居民享受到“稳稳的幸福”。
目前,全省累计改造老旧小区2.2万个、惠及居民344万户。城市新增公共停车泊位8.5万个。
家长操心事有办法——孝感市推行游泳培训进校园全覆盖,全市搭建85个简易支架游泳池,有效遏制学生野泳溺水现象。省教育厅则聚焦“校园餐”安全问题,建成全省中小学校“数字食堂”监管平台。尤其对校外供餐企业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AI识别”对接,管好孩子每一餐饭。
交通出行更舒心——省交通运输厅集中整治全省服务区“脏乱差”问题,在132对服务区配置AED设备,全省服务区充电车位占比达到全部车位的11.1%,实现服务区“饭好吃、水好喝、油好加、电好充、厕所好上”,让服务区真正成为司乘人员的“温馨驿站”。
上半年,全省各地累计新增托位4万个、学位4.68万个;新改建乡镇(街道)养老服务综合体、农村互助照料中心共计173个;为3422户困难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开展残疾人免费基本康复服务22.31万人次;共募集政策性就业岗位21.23万个;420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实现检查检验结果跨机构、跨市域线上共享互认……
聚焦老百姓“衣食住行”,一批惠民实事得以办成。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广大干部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建功立业。”“进一步增强抓深抓实学习教育的责任感紧迫感,形成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推进作风建设的高度自觉,切实把全面从严治党引向深入。”省委主要领导的讲话掷地有声。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
全省党员干部将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驰而不息推进作风建设,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从群众期盼的事情做起,在学习教育中深学、细照、笃行,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携手争先、建成支点、共谱新篇,不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