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野用现代生物技术,为道地药材锻造出纯净、高产、抗逆的“黄冈芯”。
杜鹃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被称为“植物界大熊猫”,大别山野外地区已十分罕见。
为获取其原始种,陈小野跋山涉水,先后到过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找寻,最后选定云南杜鹃兰作为种源。
然而,种子落地半年却纹丝不动,显微镜下放大5000倍才揭晓谜底——种皮包裹着顽固的蜡质层,很难突破。
传统酸、碱、酶处理均告无效。科研团队另辟蹊径,从富含几十种菌丝的土样中寻找突破口。历经两年筛选、组合,终于研发出独特的“菌根共生培养基”,成功破译种子休眠密码,将萌发率提升至惊人的90%,更将育苗周期大幅缩短到3至4个月,实现珍稀种质的保育、复壮与野外生态修复。
如今,这座扎根乡土的“中药材兵工厂”已马力全开:年产珍稀药材克隆苗1500余万株,涵盖杜鹃兰、独蒜兰、金钗石斛等10余个品种。其中,金钗石斛和杜鹃兰已分别在神农架和十堰郧阳区的基地开始试种,有望成为新的规模化种植品种。
解锁“药食同源”新蓝海
一颗种子长成全产业链
黄精枸杞饮、天麻果脯、黄芪党参茶……走进小野科技的游客驿站,药食同源的饮品、零食摆满货架。
“酸酸甜甜,回味甘醇!”特意从十堰赶来考察当地中药材产业并寻求合作的王先生,在品尝黄精枸杞饮后连连点赞。
“这是公司与黄冈师范学院李时珍中医药学院合作研发的产品,即将推向市场。”陈小野表示,近年来,公司以良种培育为龙头,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目前,正在与本地及安徽亳州多家单位洽谈合作,研发药食同源系列产品,不断提高中药材的经济附加值。
白芨盛花期,层层叠叠的紫色花朵形成独特景观,这让陈小野灵机一动:“白芨花开是美景,更有‘钱’景,何不用来吸引游客?”
说干就干。他立刻找到多家农旅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打造浠水白芨花海,“以中药材为出发点,公司将进入精深加工、研学、康养文旅等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
“农业科技必须生于地、长于地。”在陈小野心中,这座乡间实验室如同一座桥梁,一边连接着种质资源与科研技术,一边连接着大产业、大市场。
“多亏了这间实验室,手把手教会自己种药材,搞加工,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64岁的闫河村村民闫春平笑着说。
截至目前,该公司年育苗能力达5000万株,已发展黄冈、十堰、神农架等3个板块自育基地近500亩,良种推广面积在10000亩以上。团队新技术研发的种源,相继被全国十几家知名科研院所作为实验母本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