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王忠林最新署名文章

王忠林最新署名文章
2025-07-03 10:30:06 来源:人民网

纵深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统筹抓好大财政、国资国企、投融资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全面推进大财政体系建设,开展资金、资产、资源“三资”清理,加快分散变集中、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盘活国有“三资”3708亿元,带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深化国企功能性改革,提升国企核心功能和竞争力,省属企业由37家整合为21家,营收由2020年的124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5238亿元。开展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改革,项目结算率、决算率和通过率均提高20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重,以建设陆海空“三条丝绸之路”战略枢纽打造新时代“九州通衢”,以离岸在岸一体化推动新时代“九州通商”,以高标准制度型开放推进新时代“九州通融”。“市市通高铁”目标顺利实现,中欧班列(武汉)连续2年开行突破1000列,全球第4个、亚洲唯一的专业货运机场花湖国际机场累计开通国内外货运航线100条,货邮吞吐量累计超过180万吨、跻身全国前列。2024年,全省进出口总额突破7000亿元、增长9.6%,进出口总量于4年间跨越3个千亿级台阶。

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坚持全周期服务、全链条协同、全社会参与,全力降成本、提效能、稳主体、强保障,连续3年每年为各类经营主体降低成本超过1000亿元,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降至13.04%。在全国工商联“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中,湖北排名稳步上升,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良好营商环境助推企业加快成长,市场主体连续4年每年增长超过百万户。

在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上奋发有为,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强调“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我们紧扣高质量、一体化两个关键,全面提升经济集聚度、区域协同性和整体竞争力,努力形成区域协调、城乡融合、优势互补、各展所长的发展格局。

做强武汉、襄阳、宜昌“金三角”。建立武汉、襄阳、宜昌协同发展机制,推动武汉在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引领武汉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推动襄阳打造中西部发展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联结中西部新通道的核心枢纽节点,辐射带动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城市群发展;推动宜昌打造“金三角”的重要支撑、长江大保护的重要展示窗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引领带动宜昌、荆州、荆门、恩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2024年,武汉在副省级城市中GDP增速靠前,襄阳、宜昌经济总量突破6000亿元,居中部非省会城市前列。

激活城乡融合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动百强县进位、千亿县扩容,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根植性主导产业,“一县一业”培育100个左右县域特色产业集群,8个全国百强县位次持续前移,15个县市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着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国家考核评估中连续9年获“好”等次。构建乡村富民产业、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供给、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动力、组织保障等“六大体系”,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

找准区域协同融通着力点。主动牵头搭台,做实长江中游三省、中部六省战略合作机制,推进大别山革命老区、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区域合作机制创新,推动打造“运河上的鄂湘赣”“轨道上的长江中游城市群”“科创链上的中三角”“产业链上的都市圈”,整体提升中部地区发展水平。以科技联盟、产业合作、人文交流、对口协作为支撑,推动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区域合作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王忠林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