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加快建设武汉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培育打造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坚持创新驱动、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统筹布局一批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打造我市人工智能创新生态集聚区,助力建设AI开发者之城。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应以人工智能技术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为工作主线,重点打造“种子”发现、企业培育、投资促进、平台服务、资源融通等功能,充分发挥在全过程创新、全要素集聚、全链条加速等方面作用,助力人工智能企业培育和产业发展。
到2026年底,全市培育5个左右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打造3个标杆孵化器,建设10个左右孵化空间。到2027年底,推动1-2家标杆孵化器打造为国家级、省级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孵化培育100家人工智能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种子独角兽企业。
二、建设要求
(一)
基本条件
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应提供算力补贴、数据保障、模型服务、场景对接、金融投资等政策服务。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的孵化场地面积原则上应不少于1万平方米,入孵企业不少于10家,户均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标杆孵化器原则上应建于市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内,孵化场地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入孵企业不少于20家,成功孵化3家以上种子独角兽企业。
(二)
申报程序
由各区(开发区)人工智能主管部门组织申报,市经信局组织开展书面评审和现场核查,提出评审意见,经研究批复、公示等程序后,正式确定为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标杆)孵化器。
(三)
政策支持
在算力补贴、语料服务、技术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市级政策将优先支持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及入孵企业。在供需对接、产品宣介等活动中,优先推介入孵企业及其产品。对优质的企业项目优先向国家和省、市、区产业基金推荐。市经信局对建设在园区内的孵化器,经评估后按园区相关政策给予一定的建设补助和奖励。
三、主要任务
(一)
优化区域布局
支持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等,依托市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打造市级人工智能产业标杆孵化器。鼓励硚口区、汉阳区、武昌区、洪山区、东西湖区、江夏区等积极创建市级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配套建设一批市级人工智能产业孵化器;支持各区结合本区实际,打造一批专业的人工智能产业孵化空间。
(二)
强化功能配置
坚持“规划引领、生态优先、生活舒适、科创主导”的理念,科学规划孵化器空间,合理设置人才食堂、人才公寓、多元文化娱乐场所等生活设施,构建集工作、生活、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创业环境。加强5G-A网络、智算中心、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链接的算力资源不少于500P、高质量数据集不少于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