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清人郑板桥的名诗《竹石》,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曾将其改了几字,表达当年上山下乡的体会:“深入基层不放松,立根原在群众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多年之后,回忆往昔,他这样动情地说:“人世间啊,在基层。”
2023年3月,在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80后”土壤学硕士魏巧代表向总书记讲述自己运用所学,返乡创业成为数字化大田种植的行家里手的经历。
总书记高兴地为她点赞:“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
青春,应该在哪里用力、对谁用情、如何用心?
习近平总书记为广大青年树立标杆、赠予箴言。
(三)青春怎样出彩?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
当今青年一代,成长拔节伴随祖国的强盛,有着开阔的视野和广阔的天地,也不乏成长的阵痛和困惑。
有的沉溺于生活里的“小确幸”,计较付出的“性价比”;有的嘴上说“随便”,心里装着“不甘”,在“躺不平”又“卷不动”中“仰卧起坐”;还有的“找捷径”“钻空子”,期待所谓的一夜成名暴富……
“在一些青年中,青春沾染了惰气、暮气、邪气。还有一些青年眼高手低、心浮气躁,耽于空想、怠于实践,甚至幻想着天上掉馅饼、一拳砸出个金娃娃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任何贪图享乐、坐享其成的心理,任何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心态,对国家和民族发展都是有害的,对青年个人成长也是不利的。”
青春是人生之春、人生之华。时代的浩荡洪流中,青年该如何不负使命,青春又该如何焕发光彩?
8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给出答案:“什么是模范青年?就是要有永久奋斗这一条。”
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但奋斗精神一点都不能少,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传统一点都不能丢。”
青春怎样出彩?“首要要求就是‘自找苦吃’。”
当年,在梁家河的乡亲们眼中,习近平是“受下罪,吃下苦”的好后生。
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喉咙里“燥得冒烟”,老乡送的酸菜就是最好的美味佳肴;大冷天带着村民打井,率先下到井里,踩在冰凉刺骨的泥水里干活……
肩膀上的皮脱了一层又一层,扛起了重担,闯过了“五关”,锤炼了意志,才“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相较社会物质丰裕下的安于现状、时代变迁中的驻足观望,在变革的浪潮中弄潮搏浪、在发展的高原上再攀高峰,无疑是“自找苦吃”。然而,“只想着过舒适的生活,是平庸的追求。我是准备入‘苦海’的。”
2022年6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四川考察。这是8日下午,习近平在宜宾学院考察时,向师生们挥手致意。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2022年6月,四川宜宾学院求实会堂,习近平总书记同师生们亲切交流。得知现场一名学生曾当过兵,总书记十分高兴,鼓励道:“有这个经历很好,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这名学生叫刘江。大学期间,他选择投身军营,在武警新疆总队巴音郭楞支队博湖中队度过2年军旅生活。
刚到新疆时,望着茫茫戈壁,刘江满脑子都是“我怎么就来这儿了”的念头。然而,人生没有白吃的苦。
刘江在毕业季各个应聘面试中脱颖而出,很多招聘单位看重的正是他参军的经历。
习近平总书记说,“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品尝过耕耘的“苦”,时间自会奖赏收获的甜。如此“苦乐年华”,方为青春应有的滋味。
青春怎样出彩?“要忌‘急’,不能急于求成。”
“这就好比一个大力士,奥运会的举重冠军,他能举起一百公斤、二百公斤,当然是从举十公斤、二十公斤开始的。”2010年1月,参加华中科技大学的一场主题党日活动时,习近平同志以一番妙喻寄语同学们从小事做起,“不要眼高手低、好高骛远”。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成长的道路上,前进的每一步都值得称赞;在时代的星河里,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环顾各行各业,多少默默无闻的岗位留下了青年挥洒的汗水,多少波澜壮阔的事业里浸润着青年静水流深的奉献。
2023年7月,在江苏南京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能源互联网领域高科技企业南瑞集团,同青年研发人员亲切交流。
在企业智能制造生产区,大家围拢过来,向总书记高声问好,青春的气息扑面而来。
看到大家意气风发、信心满怀,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期许地说:
“我们说大器晚成,大器是什么?就是那些最好的东西、最高精尖的东西,这些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可以做成的,都要下很大的功夫,甚至要用毕生精力。希望大家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青春怎样出彩?“要敢于做先锋”。
青年是最有闯劲的。
在梁家河办铁业社、缝纫社、代销店,解放劳动力、方便村民;在正定创造性提出走“半城郊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在厦门领导编制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的一份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青年习近平的创新意识、战略思维,为年轻的追梦人作出示范:“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走在创新创造前列。”
2025年开年,一群跳东北秧歌的人形机器人火了,也让杭州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出了圈”。
2025年2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90后”的王兴兴是发言代表之一。他在发言中激动地说:“我们的企业和我们自己,都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
座谈会结束时,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中间,同大家一一握手。见到王兴兴,总书记微笑着勉励道:“你是这里面最年轻的。国家的创新需要年轻一代贡献力量。”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时代对突破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尤需新时代青年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让创新创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青春搏击的能量。
上世纪80年代,一篇题为《而立之年》的报告文学,写到青年习近平在北戴河海滨第一次尝试海上冲浪的故事——
“虽然他毫无经验,可一种在风浪中搏击的强烈渴望使他站起来,走向阵阵扑卷的海浪。”
弄潮儿立涛头,奋斗者永青春。
青春,从不是一段易逝的年华,而是一种心态。锐气不改、朝气不散、勇气不褪,每个人奋斗的样子就是青春的样子。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百年前,先辈曾这样畅想“少年中国”。
今天,站在历史的山峰眺望,中华儿女青春飞扬,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现代化国家生机无限。
“一个民族只有寄望青春、永葆青春,才能兴旺发达。”我们的民族朝气蓬勃,我们的事业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