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长产业链,让恩施小土豆火爆全网远销海外
“说实话,育种非常不容易,要沉得下心、耐得住寂寞。”沈艳芬说,马铃薯科研环环相扣,一项科研成果问世,往往是几代人的心血累积。
她举例说,马铃薯通过有性杂交,会结出类似番茄的浆果,一般一个浆果里有50到100颗真正的马铃薯种子,把这些种子一代代进行田间鉴定筛选,平均大约18万粒中才能选出一个优质的品系(品种)。
一方面,常规育种需要大量优异种质资源为基础;另一方面,一个优良的马铃薯品种的问世需要耗时10年左右。为解决种源“卡脖子”难题,恩施州已建成南方最大的马铃薯种质资源库,保存了1500余份马铃薯种质资源,建成了华中地区规模最大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圃,收集种植了1680个品种,为科研和育种提供了重要数据基础支撑。
优良马铃薯品种是产业发展的“芯”,不仅可以延长产业链,还显著提升产品附加值。
从“鄂马铃薯1号”到“鄂马铃薯16”,从“南中101”到“南中110”,鄂马铃薯系列、南中系列新品种自推广以来,成绩斐然:亩产2000公斤左右、商品薯率80%以上、全国累计推广种植面积超2000万亩。
从深山里的“土疙瘩”,到富硒土豆脆片、马铃薯蛋白粉等深加工产品,恩施小土豆火爆全网,被外交部推介,远销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
2024年,恩施州的马铃薯种植产值达19.6亿元,综合产值超95亿元,分别是2015年的4.1倍和4.5倍。9年来累计种植产值超100亿元,综合产值超过400亿元。
一粒良种,成就一个产业。
沈艳芬表示,将继续为马铃薯产业发展奔走呼吁,让更多“好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