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china.com

湖北
English
湖北内容 国际表达
当前位置:湖北地方站首页 > 要闻 >

恩施沈艳芬代表7年提交50余条涉农建议 “土豆首席”让“土疙瘩”远销海外

恩施沈艳芬代表7年提交50余条涉农建议 “土豆首席”让“土疙瘩”远销海外
2025-03-10 10:02:47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婷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这是保障米袋子、充实菜篮子,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举措。”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岗位科学家)、恩施州农科院院长、湖北恩施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主任沈艳芬表示。

沈艳芬是两届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履职7年来,她始终聚焦农业科技创新,包括马铃薯产业发展在内,累计提交50余条涉农建议。

在她的呼吁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增设了山药体系,恩施州有了甘薯、中蜂等综合试验站,构建起覆盖薯类作物的科创矩阵。在她的代言下,“恩施土豆”品牌跻身“国家队”,以鄂马铃薯系列、南中系列等新品种为核心的种质创新成果,发出了中国种业好声音。

一粒“鄂薯”种子,让土豆好种好吃

马铃薯是我国第四大主粮,恩施是湖北省和武陵山区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种薯繁殖区和新品种选育区。

这里常年种植规模165万亩以上,总产170万吨左右,其种植规模及产业效益占湖北省“半壁江山”。

“过去,恩施的土豆品种单一、产量低、病害发生严重、品质参差不一。”作为人大代表,沈艳芬多次提出建议,呼吁加大对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健全包含种质资源创新、品种选育、种薯繁育、商品薯生产到加工的全产业链,建立可复制的区域性马铃薯高质量发展模式。

在各方的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品种改良和农艺措施配套,如今的恩施土豆不仅实现高产稳产和周年供应,其软、糯、香、绵的口感特性更是深受消费者喜爱。她带领团队培育的鄂马铃薯3号、鄂马铃薯5号、鄂马铃薯10号、鄂马铃薯16、南中105等中晚熟品种,不仅在武陵山区扎根生长,还走进云贵川等西南省区推广种植。

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自1984年成立以来,自主育成了20多个早中晚熟品种通过国(省)审定或者登记。

然而,马铃薯属于无性繁殖作物,容易受病毒感染,一般种植三年左右就得重新繁种,进行脱毒处理。

“每个新品种的脱毒种薯用于大田生产,都要经历一千多个日夜的考验。”沈艳芬说,为解决这一“种薯退化”问题,中国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率先推广马铃薯脱毒快繁技术,并充分利用恩施地区的海拔差异优势,有效缩短了种薯繁殖周期,大幅提升优质种薯的利用率。

一颗土豆种子“脱”去病毒,变成“智慧种”,从源头保障了恩施土豆的产量和优良品质。

作为山区成长起来的“土豆专家”,沈艳芬26年来带领团队成功育成18个鄂马铃薯系列和南中系列新品种,其中,3个品种(鄂马铃薯5号、7号、8号)入选为国家主导品种和武陵山区推介品种,1个品种(鄂马铃薯16)入选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她和团队培育的“鄂马铃薯10号”,鲜食品质优良,年推广面积超过70万亩。

在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29位岗位专家中,她是唯一来自地市级科研单位的岗位专家。她充分借助这个平台专家力量,从品种资源、优异品种、管理技术、机械发展等全方位,科学助力恩施及山区马铃薯产业发展。

作为学科带头人,她积极与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比利时埃诺省农业工程中心等机构对接,在马铃薯品种资源、育种创新、晚疫病监测预警体系等方面紧密合作,打通了“恩施土豆”科研的国际通道。

“马铃薯育种要与国际接轨。”2022年,沈艳芬提交建议,希望国家加快推进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工作,推动中国种子“走出去”。

关键词:沈艳芬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