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蔡俊通讯员县融
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走进大大小小的餐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只透明的玻璃坛子,里面盛满各种各样的泡酒。常见的有杨梅酒、枸杞酒、蛇酒、人参酒等,不常见的还有刺梨酒、桑葚酒、鹿茸酒及各种各样的中草药酒等,甚至蒜瓣、橘子、猕猴桃等皆可泡酒。
丰富的物产、多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孕育出别具一格的泡酒文化。有人说,在恩施万物皆可泡酒。泡酒用料种类之丰富、性状之清奇,令人叹为观止。
新春佳节即至,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酿酒作坊、“苍蝇小馆”,领略恩施泡酒文化的多“滋”多彩。
“酒妹”年销泡酒8万斤
“来,咂一口!”1月9日,在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官坡社区“酒妹”商贸店,老板陈艳热情地向顾客推荐各类泡酒。
走进20多平方米的小店,浓郁的酒香扑鼻,放眼望去,货架摆满了刺梨酒、桑葚酒、拐枣酒等20多种泡酒,规格有5斤装、10斤装,价格每斤从30元至60元不等。
陈艳的父亲曾是一名乡村赤脚医生,擅长用草药和苞谷酒泡制药酒,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耳濡目染,陈艳从小就爱钻研泡酒和品酒。
陈艳说,泡酒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定义,但业内外形成了一个共识,即,以苞谷酒、高粱酒等粮食酒同药材、果蔬等材料混合泡制而成的酒。
“最开始是用党参、黄芪等中草药泡酒,但泡出来的酒带有一股药味,很挑人,不畅销。”陈艳回忆,为了迎合大多数人的口感,她开始尝试用水果泡酒,让酒的醇香搭配上水果的酸甜,别有一番风味。
2010年,她将目光对准了刺梨。刺梨是一种天然的药食两用植物果实,其果肉脆、味酸,在山林中随处可见。刺梨中富含维生素C,有健胃、消食、滋补的功效。
“先泡10斤试试。”陈艳买来刺梨,清洗干净,放进透明的玻璃缸,然后倒进55度的纯苞谷酒。两个月后,她又往里面加了一次酒,让酒和果子充分混合。
她一边泡一边品尝。陈艳发现,泡制时间1年左右,酒的口感最佳,酒香中带有一股清甜,颜色也变成了棕红色,品尝过的顾客也啧啧称赞。如今,她泡制的刺梨果酒1年能卖出7000多斤,成为店里的明星产品。
经过多年反复研究和实验,陈艳熟练掌握了杨梅、桑葚、拐枣、枸杞等20多个药食同源品类的泡酒方法。2016年,她还为自己泡制的系列果酒注册了商标。如今,陈艳每年要泡8万多斤果酒,与恩施城区100多家餐馆稳定合作,在60多家便利店不断推出自己新研制的泡酒。
“华中药库”提供充足泡酒药材
恩施被誉为“华中药库”,丰富的道地药材,也是泡酒的重要原材料。
宣恩县椿木营乡平均海拔1680米,昼夜温差大,适宜竹节参、黑老虎等中药材生长。由于海拔高,冬季严寒,当地老百姓世代就有拿这些中药材泡酒喝御寒养生的习惯。居民唐洪县在集镇上经营着一家小酒厂,每年,他都要用自己酿制的苞谷酒泡制竹节参药酒。
竹节参因兼有人参滋补、三七活血两种功效,被民间誉为“草药之王”。“用竹节参浸泡的药酒,具有强壮体格、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的作用。”唐洪县说,“中药泡酒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药材的种类、所用酒的浓度及保存条件而定。”他介绍,要先用清水反复洗刷竹节参,洗净后晾晒,沥干水汽,再放进装满苞谷酒的酒坛内,上盖封闭严实。泡酒时间达到1个月,就能看到药酒的颜色逐渐变得鲜亮起来,但最佳品尝时间是酒泡满1年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