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武汉不再是跟随者,摇身一变为引领者。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武汉从一开始就被赋予打造世界科学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全球科技创新要素“汇聚地”的战略使命,担起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突破核心领域“卡脖子”限制的重任。近年来,随着神舟飞天、嫦娥奔月、蛟龙入海、航母出海、北斗组网、“天眼”巡空、国产大飞机一飞冲天,无数关乎大国重器的“现代工业明珠”被中国一一摘下,背后多数都不乏武汉力量的贡献。作为现代工业和尖端科技的集大成者,国产大飞机C919的突破,堪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代表之作,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制。其中,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国特种飞行器研究所为代表的高校及科研机构,以武汉航达航空、航宇嘉泰、武汉航空仪表为代表的众多武汉企业参与其中。不仅如此,在国际博弈和科技产业竞争最为白热化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卫星通信等领域,武汉先后实现多个“零”的突破,不仅实现了国产技术的自主可控,众多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全球存储密度领先的三维闪存芯片、首台核心部件100%国产化的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到全球首款临床全数字PET-CT、全球首创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再到全球首颗高分辨率雷达卫星、中国第一个低轨卫星导航增强系统……武汉在众多核心技术上“捅破天”,争抢全球话语权。这其中,国产存储芯片的突围之路颇具代表性。长期以来,存储芯片几乎都为欧美日韩所垄断,而随着2016年长江存储等龙头企业的设立,先是实现国内高端存储芯片零的突破,完成国产替代,随后更跻身全球首家量产232层NAND闪存的厂商,实现技术领先。核心技术不断突破,产业竞争力与日俱增,武汉近年来先后获批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国家网络安全人才与创新基地、国家存储器基地、国家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等五大“国”字号产业基地,拿下武汉光电子信息集群、“武襄十随”汽车集群等两大“国”字头先进制造业集群。核心科技的持续突围,既是一流的科技创新能力的体现,也与武汉近年来推动的一系列重磅科技举措不无关系。去年初,武汉出台规划,紧扣“国家所需、武汉所能”,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继去年以“揭榜挂帅”的方式实施10个科技重大专项,今年进一步提出实施29个省“尖刀”技术攻关工程和23个市科技重大专项,突破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计算平台等10项关键核心技术。同时,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武汉积极推进科技体制改革。2022年4月,作为武汉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的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启动运行,着力打通创新的“最先一公里”与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今年2月,武汉市科技创新局正式挂牌,旨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更加紧密结合,集中有利要素和资源推动科技和产业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保驾护航”,核心技术攻关乘风破浪,武汉从实现国产自主替代到引领全球科技竞争,从破解“卡脖子”限制到核心科技策源,每一次突破,惠及的不只是自身,更关乎未来大国博弈和科技竞争的格局。
04
“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武汉何为?在国家对于城市的诸多战略定位中,国家中心城市、国际科创中心无疑是含金量最高的两个,既是城市地位和综合能级的体现,也是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核心力量。如果说国家中心城市作为国家城镇体系的金字塔尖城市,那么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就是全国科创体系的中心城市。目前,全国共有9个国家中心城市,8个地区获批建设国家科学中心或科技创新中心,而武汉集国家中心城市、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城市能级和科创能级之高可见一斑。作为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之一,武汉因其“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自然而然成为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腹地建设等多个重大国家战略的汇聚之地。作为第5个获批的国家科技创新中心,武汉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主动融入全国创新链,打造“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的创新增长极和科技策源地。对于武汉来说,在科创“双中心”中,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桂冠已经拿下,唯一欠缺的只是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目前,全国只有4地获批建设国际科学中心,仅有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3地集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为一体,而武汉正是下一个科创“双中心”城市的有力竞争者。与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着眼于科技产业创新不同的是,国家科学中心更聚焦于原始创新和颠覆式创新,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更为密切,更需要以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全国重点实验室、省级实验室等为核心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的支撑。几年前,武汉一度面临大科学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区域不够集聚的短板。但近年来,武汉以东湖科学城和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为主体,先后布局了脉冲强磁场、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设施等10多个大科学装置,实现国家实验室零的突破,且获批建设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8家湖北实验室。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作为中西部地区数一数二的经济大市、科教大市和制造强市,武汉或将从中受益。随着一批高能级科创平台的陆续建成,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战略助力之下,武汉离国家科学中心只有一步之遥,未来有望成为集国家中心城市、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科学中心为一体的领跑者。科技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城市兴,擎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大旗,武汉势必不断向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