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文博共筑邻里情 社工赋能志愿行——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的培育实践与治理价值

2025-10-29 10:30:06

2025年夏天,在荆州市荆州区西城街道的古城墙下,一系列充满温情的社区活动悄然改变着邻里之间的关系——这一切,得益于“文博西城社区共创”项目的持续推进。西城街道社工团队以该项目为抓手,直面社区参与不足、文化传承脱节等核心问题,从一场暑期亲子小组活动起步,逐步孵化出“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让“陌邻”变为“近邻”,也让静态的文博资源成为滋养社区的“活养分”。

文博共筑邻里情 社工赋能志愿行——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的培育实践与治理价值

故事的开端,源于社工团队对“社区参与形式化”问题的深入思考。2025年7月,西城街道一场融合汉服文化与亲子温情的汉服礼仪亲子小组活动拉开序幕。15组家庭从初识荆楚汉服文化、练习基础礼仪,到参与场景实践、筹备城墙实景走秀,三周时间里,亲子间的互教互学、邻里间的主动互助,悄然激活了社区活力。社工在活动中敏锐地发现,不少家长格外热心:有人主动协助组织,有人分享经验,还有人自发提供支持。这些乐于为社区付出的居民,正是培育志愿服务队的“核心苗子”。社工趁热打铁,多次组织骨干居民座谈,倾听大家对社区服务的期待,逐渐凝聚起5名有公益心的居民,为服务队的成立埋下了“种子”。

文博共筑邻里情 社工赋能志愿行——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的培育实践与治理价值

8月,“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社工团队并未急于开展活动,而是首先帮助队伍“立好根基”:协助成员民主选举队长、副队长,明确以“文物保护+文化传承”为服务方向,并设计“老带新”帮扶机制,由有经验的骨干带领新志愿者快速融入。“以前想为社区做点事,总觉得力不从心。现在有了组织,还有社工手把手地教,心里特别踏实。”刚加入的志愿者鲁艳阿姨表示,社工提供的培训,从沟通技巧到文物保护常识,每一项都贴心实用。

文博共筑邻里情 社工赋能志愿行——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的培育实践与治理价值

为破解“文化传承断层”的难题,社工团队积极牵线搭桥,促成服务队与非遗传承人、荆州市博物馆建立联系。9月初,“老匠人带新学徒”计划启动,楚绣非遗传承人汪老师为志愿者们细致讲解楚绣的历史渊源与关键针法。街道和社工还组织志愿者定期走进博物馆,与馆内讲解员交流学习,掌握“故事化”讲解技巧,让枯燥的历史变得生动有趣。

文博共筑邻里情 社工赋能志愿行——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的培育实践与治理价值

服务队的成长,更体现在解决社区实际问题的实践中。中元节前夕,针对古城墙祭祀活动存在的隐患,社工与服务队共同策划了“守护古城文明过节”行动。志愿者们与社区工作人员分工协作,分成6组,带着自制的宣传册走街串巷,向居民普及文物保护知识;遇到准备烧纸的居民,大家耐心劝导,并提供鲜花祭祀等替代方案。短短6天,共有120余名居民接受宣传,3处隐患点被及时清理。“看到志愿者们顶着烈日巡逻,我们也不忍心破坏城墙了。”居民刘奶奶的一番话,道出了社区参与意识的积极转变。

文博共筑邻里情 社工赋能志愿行——荆州区文博西城近邻志愿服务队的培育实践与治理价值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服务队更是大放异彩。社工链接长江大学筑梦志愿者协会,与服务队共同开展“志愿服务结对子”活动。居民志愿者熟悉街巷故事,大学生志愿者具备专业知识,双方优势互补,累计为2万余名游客提供讲解服务。游客们纷纷称赞:“听志愿者讲述城墙下的邻里故事,比单纯看风景更有味道!”

回望两个多月的培育历程,服务队已从社工“扶着走”成长为“自己跑”,开始自主策划线上线下社区活动,社工团队则退居“幕后”,提供必要支持。“看到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共建者’,看着文化在社区里慢慢‘活’起来,所有的付出都值得。”这正是“文博西城社区共创”项目最温暖的注脚。(荆州市蓝丝带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