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回天新材(300041.SZ)公告显示,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对控股股东之一致行动人章锋操纵证券市场罪案作出终审判决,维持一审有期徒刑七年九个月、罚金1.5亿元的判决。这位曾带领一家濒临破产的研究所走向创业板上市的“胶粘剂大王”,最终没能逃过法律的制裁。章锋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企业家的个人悲剧,更折射出资本市场暗流涌动的风险与教训。
回天新材创始人章锋接受媒体采访图片来自网络
从濒临破产的科研所到成为“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
在湖北襄阳,提起章锋,人们总会想起那个将濒临破产的科研所变成行业龙头的传奇人物。章锋的创业史,带有着明显的时代烙印。上个世纪90年代,襄樊胶粘技术研究所亏损严重、濒临破产,生于1957年的章锋临危受命,担任所长。一接手科研所,章锋便迅速展开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从内部管理入手,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建立起高效、灵活的组织架构,让科研所的运行更加顺畅。
1977年,襄樊粘胶粘剂研究所(回天前身)成立
同时,大力引进人才,加大研发投入,鼓励科研人员创新,使得科研所开发出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性能胶粘剂产品。章锋还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一体化机制,提升科研所的技术实力。
为了更好的打开市场,章锋带领团队深入一线,了解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他提出“技术服务营销”的理念,不仅销售产品,更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技术解决方案,这些在现在看来很普通的举措,极大的赢得了客户的信任和口碑。
通过这些措施,科研所的经营状况迅速改善,销售额和利润大幅增长,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逐渐在胶粘剂行业崭露头角。科研所也正式改制为管理层和员工持股的民营企业——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的回天新材,在章锋的带领下驶入快车道:从汽车胶粘剂到光伏封装材料,从技术引进到自主研发,公司一步步突破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工程胶粘剂行业的领军者。
1997年,襄樊胶黏剂研究所改制为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回天新材登陆创业板。章锋的改革魄力与战略眼光,给他赢得“全国人大代表”“行业领军人物”等耀眼的光环,甚至被媒体称为“湖北改革先锋”。
以“市值管理”的名义操纵股市导致锒铛入狱
然而,章锋的另一面,却在资本游戏中逐渐显露。面对业绩增长的压力和对财富快速增值的渴望,他逐渐偏离了“踏实做实业”的初心。据知情人士透露,2022年前,章锋将2000余万元交给操盘团队,利用信息优势提前布局,与私募机构合谋,通过频繁交易、对倒操纵等手段,试图以“市值管理”的名义,拉抬股价。
2010年,回天成功登陆创业板,同行业率先成功上市
然而,对市场的操纵终究不是真正的市值管理,这场资本游戏,最终还是演变成了一场对公司和个人的灾难。2023年3月,章锋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罪被刑拘,消息传出后,回天新材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重。法院判决书显示,其操纵行为导致股价异常波动,严重扰乱市场秩序。
讽刺的是,2020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曾表示,“我给新上市公司的忠告就是老老实实做人,不要投机、不要作假,这些都没有好结果。要踏踏实实发展,做有梦想、有抱负的企业。”而仅仅三年后,他就因涉嫌操纵证券、期货市场被刑拘,成为自己忠告的反面教材。从“改革先锋”到“资本囚徒”,章锋的人生轨迹如同过山车,令人唏嘘。
时间节点“精准”的离婚令人玩味
章锋的落马,还伴随着一场精心策划的“权力交接”。2022年1月,65岁的章锋卸任董事长,其子章力接棒,他本人仅保留“终身名誉董事长”头衔。一年后,章锋与妻子协议离婚,将所持公司股份的半数(当时价值约4.77亿元)分割给前妻杨莲花。离婚后,杨莲花将表决权委托给儿子章力,进一步巩固了“二代”对公司的掌控。
时间节点的“精准”令人玩味:离婚协议签署仅仅两个月后,章锋就被刑拘。法律界人士指出,此举或为规避法律责任与资产追缴,通过分割股权降低个人风险,同时将家族控制权牢牢握在下一代手中。尽管回天新材公告称“案件为个人行为”,但这场离婚无疑为章氏家族构筑了一道“防火墙”,让二代接班之路更加顺畅。
“靴子落地”资本市场给出正面反馈
从刑拘到终审,章锋案历经了两年多的司法拉锯。一审中,合肥中院以“情节特别严重”判处其有期徒刑八年,罚金1.5亿元。章锋不服上诉,直至本次安徽省高院做出终审判决,虽将刑期缩短了三个月至七年九个月,但罚金维持不变。
终审判决终结了公司长达三年的司法程序,明确了责任边界(个人行为与公司剥离),减少了投资者对潜在法律纠纷的担忧。可能正是源于“靴子落地”,历史包袱出清的缘故,资本市场对其终审判决给出了正面的回应。数据显示,在判决公布当日(2025年8月15日),回天新材股价逆势上涨3.14%,收于10.85元/股。8月18日,公司股价持续上涨,截止收盘,该公司股价已经上涨了4.88%。收于11.38元/股,总市值也回升到了63.66亿元。
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回天”有术
章锋倒下的同时,儿子章力已接过权杖。这位拥有金融背景的“企二代”,面对的是父亲留下的一个“烂摊子”:业绩承压、股价低迷、市场信心动摇。但章力展现出了不同于父辈的治理思路——与其他一些“二代”接班后,往往将企业“由实转虚”不同,他摒弃了父辈资本运作的“捷径”,将重心彻底回归实业。
章力掌舵后,回天新材加速战略转型:光伏胶、电子胶、锂电材料成为核心赛道,研发投入也是持续加码。公司突破技术壁垒,成为了英伟达GB300服务器供应链成员,锂电负极粘结剂则打入了宁德时代供应链。2024年,最新财报显示,尽管净利润下滑,但电子电器业务逆势增长9.54%,汽车胶粘剂激增36.73%,海外市场占比突破18%。
回天新材还启动了“数字化转型三年计划”,引入华为云优化生产流程,越南、泰国基地投产,全球化布局初具雏形。不少分析师预测,随着半导体封装和新能源业务的爆发,公司2025年净利润有望翻倍,估值修复空间巨大。
从某种角度看,章锋案倒逼了企业加速进行战略转型与治理结构优化,而章力的接棒也被市场视为回天新材开启“二次增长曲线”的契机。终审判决后,公司股价连续两天的上扬,显示这场“自我救赎”,似乎正在奏效。
回天新材的故事,可以说是很多中国民营企业发展路径的缩影:从草根逆袭到资本膨胀,从个人英雄主义到现代治理转型,每一步都暗藏巨大的风险与机遇。章锋案虽然落幕了,但留下的思考却远未结束。资本市场没有“回天之术”,有的只能是对规则的敬畏,是对创新的坚守。回天新材的未来,或许正如其名——唯有脚踏实地,才能“回天”有术。
※本文所引用素材均来自于回天新材公告、财报以及公司官网信息,深交所披露信息、及权威媒体公开报道,分析观点仅代表作者研究判断,仅做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来源:财熵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