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一片浸透英雄鲜血的红色热土,一座镌刻着中国革命精神的历史丰碑。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红安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红色资源为支点,以文化赋能为杠杆,撬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打造红色文旅高峰,大力弘扬“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全力推动红色文旅突围出圈,为服务全省发展大局贡献了更多红安力量,交出了一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新答卷。
红色铸魂:擦亮精神底色,凝聚奋进力量
“红色是红安最鲜明的底色,也是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引擎。”以县委书记胡广为班长的红安县委,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将红色基因传承与主题教育紧密结合,构建“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红色产业”三位一体的发展路径。
依托黄麻起义纪念园、董必武故居等45处红色遗址,红安县创新开展“沉浸式”党史教育,开发“红军路”研学线路,年接待党员干部、青少年超200万人次。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红安创新“红色课堂+实践教学”模式,让党员干部在重温“万众一心、紧跟党走”的红安精神中锤炼党性。
创新赋能:从资源到产业,激活发展动能
紧扣湖北省委“七大战略”中“文化强省”和“区域发展布局”要求,红安县以“红色+”推动产业融合。县委书记胡广在专题研讨会上强调:“要把红色资源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打造全国革命老区振兴示范县。”
红色+文旅:建成全国首个红色VR体验馆,推出“红安绣活”“大布衫”等非遗文创产品,带动3.2万人就业,2023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60亿元。
红色+农业:以“将军县”品牌赋能地标产品,“红安苕”产业链年产值达25亿元,老区“土特产”变身富民“金钥匙”。
红色+科创:与武汉高校共建红色文化数字实验室,开发“云上红安”智慧平台,让红色故事“活”起来、“传”开去。
共建共享:老区振兴的民生答卷
“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最大的政治责任。”红安县委班子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红色资源开发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近三年,红安整合红色旅游收益反哺民生,改造老旧小区27个,新建红色文化广场12处,农村公路通达率100%。在七里坪镇,依托红色景区发展的民宿集群,带动户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如今的革命老区,红色遗址与青山绿水相映,历史记忆与现代产业交融。红安正以“永远红”的坚定信念,书写着新时代“支点建设”的生动实践——这实践,是对“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的使命作答,更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层探索。
胡广深情地说,红安当前主要任务有三个:一是加快提升县域发展能级和经济规模;二是大力弘扬大别山精神,以红色赋能湖北支点建设;三是让老区发展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日子。(通讯员: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