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猫投诉平台接连收到针对知名眼科机构“爱尔眼科”的多起投诉,患者反映手术后出现视力问题未获妥善解决,甚至因复查过程中的不当处理引发流脓刺痛等严重症状,引发公众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关注。
患者投诉:手术效果存疑,复查过程致症状恶化
据投诉者在黑猫平台发布的投诉信息(编号:17385460214),其于2024年3月31日在深圳爱尔眼科医院进行眼部手术。术后数月,患者发现视力模糊问题并未改善,多次前往医院复查,医生均称“无事”。然而,症状持续恶化,患者于今年6月前往宁波爱尔眼科医院复查。此次复查中,医生向患者眼部滴入碘伏后,患者眼部开始出现流脓水、频繁刺痛等症状,且按医嘱使用眼药水后情况仍未缓解。投诉者质疑医院人员“缺乏基础知识,不具备基本医疗常识”,并指出手术宣称的“个性化治疗”未达效果,甚至“合理怀疑医院手术数据造假”。
投诉进展:平台审核通过,患者述求未获实质进展
该投诉于今年7月21日提交至黑猫消费者服务平台,平台审核通过后显示“商家未匹配成功”,目前进度为“待分配商家”。截至发稿前,爱尔眼科方面尚未对此投诉作出公开回应。投诉者要求医院退还手术费用(16000元)并进行赔偿及处罚,但诉求至今未获实质推进。
在黑猫平台以“爱尔眼科”为关键词搜索,可见多起类似投诉,问题涵盖术后效果不佳、复查敷衍、费用争议等。此次投诉案例中,患者在深圳与宁波两地爱尔眼科的处理方式均被指“服务不到位”,进一步引发公众对连锁医疗机构服务标准统一性及医疗数据真实性的疑虑。
医疗操作规范性亟待审视 患者权益保障需多方合力
有不愿具名的眼科专家表示,碘伏滴入眼部属高风险操作,需严格遵循无菌流程及适应症判断。若操作不当,可能引发角膜损伤、感染等严重后果。专家强调,医疗机构应对患者个体差异保持高度敏感性,术后跟踪及复查环节需确保专业性,避免二次伤害。
近年来,民营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伴随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此次事件再度引发舆论对眼科领域监管力度的讨论。有业内人士呼吁,卫生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操作规范、术后跟踪机制的审查,同时推动医疗数据透明化,避免患者陷入“维权难”困境。患者如遇医疗纠纷应保留完整证据,必要时可向属地卫健委投诉或寻求法律援助。
来源:财熵凌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