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读懂“仙草”娇娇脾气 攻克繁育道道难关 保康“神农”育金苗带动富民产业

湖北日报 2025-11-24 09:44:36

陈风雷在温室大棚内查看阳荷植株生长情况。(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赵怡然摄)

扫码看视频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周升蕾赵怡然

保康县融媒体中心赵硕

通讯员杨邹张玮

被誉为“中华神草”的石斛,从珍贵稀有到走上大众餐桌,该如何闯关?

11月18日,保康县后坪镇洪家院村的种植大棚内,一丛丛铁皮石斛正在抽芽生长。湖北炎煌生物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风雷穿梭其间,俯身细看幼苗长势。

“石斛娇贵,要懂它的脾气。”在他的培育下,这些栖居在悬崖峭壁的“仙草”,逐渐褪去神秘外衣,年产值超1600万元,成为带动乡亲致富的“黄金苗”。

云南石斛种苗扎根保康深山

铁皮石斛的种子细得像粉尘,靠风、靠虫才能找到落脚处。这种繁殖方式效率极低,因此野生铁皮石斛成活率不足万分之一。

2022年5月,在云南深耕中药材种植多年的“80后”陈风雷,带着他的大学生团队,走进洪家院村的崇山峻岭,尝试人工种植石斛。

他把在云南总结出的种植技术和优良品种带回保康,发展石斛盆栽。

“当年栽种,次年成景,推向市场。”陈风雷的石斛盆栽刚刚摆上市场,就被抢购一空。50万元的年销售额,让这个初来乍到的团队站稳了脚跟。

但陈风雷看得更远。他把目光投向了产业源头——种苗繁殖。

来自云南温润环境的种苗,初至保康,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水土不服。

“跟动物一样,石斛换了环境也会有应激反应。”通过多轮试种,陈风雷成功培育出本土化铁皮石斛母本,让铁皮石斛从实验室走向保康的广袤山野。

“要让乡亲们都能种得起、种得好。”他一家家走访,手把手教技术。曾经望而却步的农户,如今都成了他的合作伙伴。

2024年,陈风雷的种植基地共销售石斛种苗3500万株,他培育的种苗不仅在保康扎根,更远销省内外。

全国率先攻克阳荷脱毒繁育

石斛的根在保康扎下后,陈风雷又把目光投向了另一种保康特色农产品——阳荷。

阳荷又名元藿,是一种食药同源的纯天然纤维食品,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等,有活血调经、镇咳祛痰等功效,药用价值较高。

阳荷在保康当地种植广泛,是本土餐桌上的主角,但大部分只是农户在自家房前屋后零星种植,且品种不纯,产量极低。陈风雷决心推动阳荷实现产业化。

他从保康、南漳、云南等地引种,筛选优良母本进行脱毒实验。“脱毒就是在长势最好的品种上,选取茎尖,在培养皿中繁育,生产无病毒种苗以提高产量。”陈风雷介绍,要保证成功,必须满足两方面的要求:一是要精准调配出消毒液,既不影响茎尖活性,还能杀灭造成植物坏死的病毒;二是要保证培养基的成分配比符合阳荷生长需求。

“业内还没有先例,需要一点点摸索。”2023年6月,陈风雷和工人们历时一个多月,采下第一批阳荷茎尖,进行脱毒实验。可不过一周时间,培养瓶内就有霉菌蔓延。

全部失败……那一刻,他真切体会到什么是当头一棒。

“我和爱人都是中医药学专业的,又种了这么多年中药材,一定能找到正确的方法。”夫妻俩以实验室为家,带领团队反复改进配方,调整灭菌方案,优化培养基配方。

转机,在坚持中到来。几个月后,重新培育的茎尖,在培养瓶内茁壮成长,发出根根细芽。经过中国农科院病毒检测,全部合格。

如今,公司的阳荷组培成功率已高达96.3%,成为全国首家开展阳荷脱毒与产业化培育的企业。

陈风雷将成果推广至保康县后坪镇洪家院、高碑、分水岭、蜡烛山等村,种植面积达680亩,让阳荷成为群众种得起、种得好的富民产业。

计划两年开50家门店

从铁皮石斛到阳荷,陈风雷的脚步始终朝着大山深处。在他身后,一群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正循着他的足迹走来。

实验室里,21岁的林功臣手持细长的夹子,娴熟地将阳荷茎尖植入培养基。

2023年,就读于襄阳职业技术学院中药学专业的林功臣,通过“师带徒计划”成为了陈风雷的学生。从菁菁校园到深山基地,这个年轻人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在这里,我不仅学会了组培技术和种植养护技术,更走进了创业的广阔天地。”林功臣的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待。

在襄阳马跃檀溪景区,一栋漂亮的两层小楼格外醒目。陈风雷将在管家巷的小店搬到这里,今年12月即将开业,营业面积从50平方米扩大到500平方米,除石斛鲜榨汁、汤料包等深加工产品之外,还增加了本草茶饮和药膳火锅。

“目前,我们的产业链条已经成熟,葛根石斛冲调粉、铁皮石斛茶以及各类中草药汤料包都广受欢迎,全新的药膳体验馆也正在筹备中。”陈风雷的目光更远:“计划未来两年开设50家门店,让更多人从我们的创业中受益。”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