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来自江汉平原的河蟹,能走多远?
答案在汉川蟹农清晨沾满露水的抄网上,在冷链货车奔赴全国的疾驰中,更在海外食客赞不绝口的口碑间。10月以来,96吨汉川河蟹“爬”上越南餐桌,100公斤精选河蟹乘机飞往泰国曼谷,拉开了年出口300吨、货值322万美元的序幕。
征服吃惯海鲜的东南亚饕客,汉川河蟹凭的是什么?
“凭的是过硬的品质、响亮的品牌和畅通的渠道!”汉川市商务局局长鲁志兵的答案,底气十足。这份底气,有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最新报告为证:“汉川河蟹”区域公用品牌价值高达265.83亿元。更令人振奋的是,其品质标准远超国标,消费者复购意愿高达98.5%。
科技破局:
从“三大难关”到“亩产破万”的蜕变
清晨,汉川市天歌螃蟹养殖合作社的蟹塘薄雾氤氲。负责人曾亚鹏从水中捞起一只螃蟹,青壳白底,金爪黄毛,个头硕大。“今年膏满黄肥,高峰时一天出货2000多斤不成问题。”他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汉川,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水网密布,特别适合河蟹生长和养殖。2025年,全市河蟹养殖面积32.74万亩,预计产量6万吨。全国每100只螃蟹中,就有8只来自汉川。全产业链产值突破300亿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然而,时光倒回数年,汉川蟹农却深陷“三大难关”的困扰:外购蟹苗成活率低、外购水草成本高昂、单一养殖风险巨大。
转机,始于与科技的“牵手”。
2018年,汉川市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515”渔业科技团队合作,一举攻克了“苗种本地化”等关键技术壁垒。
“过去蟹苗要从外地买,成活率只有20%至35%。现在我们自己养育蟹苗,成活率稳定在75%以上!”汉川市政协副主席、市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瑶的语气中充满了欣慰。这不仅实现了蟹苗的自给自足,更从源头上掌握了品质控制的主动权。
与此同时,在华中农业大学和长江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天歌合作社成功实现了优质水草——轮叶黑藻的自主培育。“水草自给后,每亩成本降了200多元,水质更稳定,螃蟹品质也上去了。”曾亚鹏说,他们的水草如今还反销至阳澄湖、长荡湖等传统名蟹产区。
为化解养殖风险,汉川首创“虾蟹鳜生态混养”智慧模式。砚海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昌回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3到5月养小龙虾,5到10月主养河蟹,6到12月养鳜鱼。螃蟹的剩饵给小龙虾吃,鳜鱼清理病弱杂鱼,一塘三收,生态循环。”
这套“组合拳”让陈昌回的亩产值从单养螃蟹时的不到5000元,跃升至如今的超万元。科技,真正将“看天吃饭”的养殖业,变成了可控、高效、绿色的现代产业。
品牌跃迁:
从“为人作嫁”到“价值王者”的涅槃
品质上去了,如何让好产品卖出好价钱?这是汉川河蟹必须面对的又一课题。
“我们的螃蟹品质一直很好,但过去没有品牌,只能被中间商低价收走,贴上别人的牌子就能卖高价。”李瑶坦言,这种“为他人作嫁衣裳”的无奈,深深刺痛了每一位汉川河蟹产业的从业者。
2014年,汉川打响河蟹品牌逆袭战。
2016年,“汉川河蟹”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21年,再添国家地理标志集体商标。汉川开始引导全市蟹农,告别单打独斗,共打一把“伞”,共用一块“金字招牌”。
但区域公用品牌也容易陷入“公地悲剧”。汉川的答案是:用最严格的标准为品牌护航。
政府与协会联合出台商标使用管理办法,农业部门制定详尽的生态养殖技术规程。从蟹苗选育、饲料投喂到成品规格,全链条标准化把控,实现质量安全全程可追溯。
“商标授权是动态的,不是终身制。”汉川市市场监管局局长马志勇强调,“谁不达标,就清退谁;谁失信,就上‘黑名单’。”这套严密的监管体系,确保了品牌的纯正与高端。
酒香也怕巷子深。汉川构建“政府+协会+企业”三位一体运营体系,连续多年举办河蟹丰收节、“蟹王蟹后”争霸赛、“万人品蟹”等趣味活动,为品牌赚足了流量与口碑。
“根据中国科学院水生所的检测,汉川河蟹每百克蟹肉含17.5克蛋白质、126毫克钙,可食部分占比31.3%。”李瑶用数据展示其品质底蕴。凭借实力,汉川市荣获“中国河蟹之乡”称号,“汉川河蟹”荣获“中国十大名蟹”等荣誉,位居2024年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水产)区域公用品牌声誉百强榜第62位,品牌价值5年增长近3倍。
渠道革命:
从“深陷塘口”到“横行世界”的跨越
品牌响了,如何让产品“爬”得更远?
凌晨的汉川水产大市场,人声鼎沸,273家档口灯火通明。刚从塘口捞起的螃蟹,在这里被分拣、打包,通过陆空结合的冷链网络,发往全国20多个省市。
“每天超过120吨,8到18小时,鲜味直达全国各地。”市场负责人李望军介绍。在他身后,直播区的主播们正对着镜头展示蟹黄饱满的母蟹,承诺着“死蟹包赔、空壳包赔、无黄包赔!”
这热火朝天的景象,与昔日因扎堆上市、渠道单一而销售不畅的窘境形成鲜明对比。
汉川双管齐下:一方面通过技术指导拉长销售期至5个月,避免集中上市的内卷;另一方面,主动出击,开拓全国市场。与各大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携手顺丰、京东等物流巨头,与南航、东航等航空公司联动,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实现了“今晨塘口,明晚上桌”的极致体验。
这场渠道革命,最终让汉川河蟹具备了“横行世界”的资本。
活鲜出口,存活率是生命线。汉阳海关为此量身定制“预约查验、优先送检”便利化措施,使通关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最终,汉川河蟹实现了24小时内直达越南,存活率高达95%以上,售价达7美元至20美元一斤,比内销高出近一倍。
“我们不能只卖螃蟹,还要卖体验,卖文化!”李瑶表示,汉川正以蟹为媒,撬动农文旅融合,天屿湖蟹宴民宿、湖景研学等新业态方兴未艾。下一步,汉川将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深加工产品,打造“蟹乡”文旅线路,力争5年内建成全国河蟹产业标杆区。
“从塘口的科技革新,到品牌的价值涅槃,再到渠道的全球跨越,汉川河蟹265亿元的品牌价值逆袭之路,是一条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智慧富农的生动实践之路。”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专家如是评价。
一只小小的河蟹,正承载着汉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爬向更广阔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