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奔涌,青春如歌。奔腾不息的长江,孕育了武汉的千年文脉,也见证了新时代青年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铿锵回响。让我们循着江声,看新时代的青春力量,如何在大江之畔写下璀璨华章。
沙洲栖梦,青春扎根大地
从天兴洲的“漂移”到鹦鹉洲的诗意,从白沙洲的“重生”到武汉由洲成陆的变迁,沙洲不仅是地理的印记,更是人与自然共生共长的青春见证。“水养沙成洲,洲育人成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环境科学理学博士、武汉市生态环境科技中心副主任徐栋以及无数的科研工作者见证着这一切,这份扎根的坚守,是青年科研工作者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武汉青年的成长,正如沙洲般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生长、成势。
漆光流转,青春对话千年
从战国漆器到当代艺术,漆艺跨越2400年依然光彩照人。湖北美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大漆教研室教师,中国美协漆画艺委会委员谭大利以漆为媒,用“尘光”诠释微观宇宙;湖北省博物馆研究馆员、漆器保护与修复专家李澜以匠心延续文物生命。这份传承的匠心,是青年文化工作者在传统与现代的激荡中,对中华文明进行的一次青春接续。青春,也正是在这样的传承与创新中,与历史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回答”。
轮渡悠悠,青春跨越江潮
从“利江”、“来源”号蒸汽机轮船到今日的“江城漫游”,从老武汉的码头记忆到年轻人的“旅游打卡”,轮渡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一座城的青春渡口。自媒体达人“老武汉”何俊与00后“旅游特种兵”小冉,两代人以不同方式,续写“过江”的城市记忆。轮渡的终点不再是码头,而是一座城市用百年江风酿成的浪漫。这份跨越的浪漫,是武汉青年连接历史与未来,让城市记忆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桥梁。
水击中流,青春勇立潮头
从渡江节的豪迈到“跳东湖”的率性,从每年暑假准时开启的青少年体育夏令营到湖北游泳队队员,中国国家游泳队队员张子扬四夺渡江冠军的拼搏,“玩水”背后是武汉人“不服周”的闯劲与韧劲。这份弄潮的勇毅,是武汉青年将城市基因淬炼成个人本领,敢于“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生动写照。水,塑造了这座城市的性格,也淬炼了青春的锋芒。
智慧起航,青春通向世界
从“汉口码头号子”的非遗记忆,一路驶向阳逻港的智慧枢纽。曾经人扛肩抬的“码头号子”,如今已成为长江中上游的“第一港”。IGV集卡、远程龙门吊、智能理货系统……科技的青春力量,正让武汉“通江达海”的梦想照进现实。这份启航的智慧,是当代青年以新技术赋能古老行业,让黄金水道焕发崭活力的时代担当。
大江奔涌,皆是传奇
6000年泥沙堆积,造就了鹦鹉洲的诗意、天兴洲的浪涌。荆楚漆艺在江水中滋养千年,从未褪色。百年轮渡载着江城故事穿行,江风里飘着老武汉的记忆与新游客的惊喜。武汉人更懂与水共生,“跳东湖”的肆意、渡江节的豪迈,都藏着“不服周”的拼搏底色。汉口码头的号子声还在回响,阳逻港已用科技架起了武汉人通江达海的梦想。
大江奔涌,皆是传奇
青春不息,华章永续
大江璀璨处,一座城的传奇
正在长江流域与青春中国的交响中
奏响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回答”
来源:映像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