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微笑江豚与世界目光:武汉长江保护成效显著引外媒深度解读

新华社 2025-09-19 17:57:50

微笑江豚与世界目光:武汉长江保护成效显著引外媒深度解读

温馨一家 高宝燕 摄

一只江豚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中国生态故事?近日,欧洲与美国两大主流媒体相继聚焦武汉的生态环境及长江保护成果。

9月17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平衡生态与发展:长江修复如何启发世界》,深入分析武汉推进流域综合治理的实践;前一日(9月16日),法国《费加罗报》以《长江的微笑,唤起武汉生态旅游之热》为题,描绘江豚回归与城市亲水文化。两篇报道不约而同指出,武汉正以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向世界讲述人与江河共生共赢的故事。

在武汉“江豚湾”,清波微漾、江豚嬉游。新洲区双柳街长江段水域已成为这群“微笑天使”稳定栖息的乐园——二十五六头的江豚种群常年游弋于此,成为长江生态复苏的鲜活见证,也成为国际社会观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

国际媒体观察武汉生态修复的重要线索便来自“微笑天使”长江江豚。《费加罗报》特别指出,长江江豚在武汉多处水域形成稳定栖息地,“它们的回归是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带来生态逆转的明证”。

微笑江豚与世界目光:武汉长江保护成效显著引外媒深度解读


  《华尔街日报》(左)和《费加罗报》(右)版面截图

《华尔街日报》强调,长江江豚种群的历史性恢复,“标志着长江水质与生态的整体提升”。数据显示,长江干流武汉段的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鳤鱼重现、候鸟群归,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生态好转直接激活绿色发展新动能。两家外媒共同关注到,武汉已建成超80公里滨水生态廊道,年吸引游客超5000万人次。蔡甸沉湖湿地观鸟节、黄陂生态露营与乡村咖啡、江夏林下经济等“生态+”产业,成功带动36万居民吃上“旅游饭”。《费加罗报》还指出,武汉将传统文化与生态旅游创新融合——汉剧、汉绣、龙舟等非遗项目通过文旅场景焕发新生,生态观测点与“知音号”剧场表演共同构建沉浸式长江文化体验。《费加罗报》称,“长江江豚的微笑,成为一种无声的语言,讲述武汉从工业重镇迈向生态之城的转型”。

《华尔街日报》的报道还独具慧眼地关注到武汉在城市可持续治理方面的经验正输出海外。报道提及,今年5月,武汉市在亚太地区可持续城市发展视频交流会上,向柬埔寨、印尼、马来西亚等11国省市负责人及国际组织官员分享了城市内涝治理的智慧方案。报道指出,正如密西西比河流域重视洪涝管理,武汉已将生态修复理念深度融入城市肌理——“通过建设绿道、口袋公园、生态廊道缝合城市绿色空间,广泛应用智慧灌溉与节能技术,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市民日常”。

微笑江豚与世界目光:武汉长江保护成效显著引外媒深度解读


  在水一方 陈亮 摄

作为全球大河治理的交流平台,武汉将于9月25日至27日举办2025“大河对话”论坛,与世界各地分享长江保护经验。正如《华尔街日报》在文章中写道,“武汉的故事为全球大河流域——包括密西西比河——提供了生态与发展共生的新思路”。在这场文明与河流的对话中,武汉正以长江江豚的微笑、清澈的江水和可复制的实践,向世界传递长江生态复兴的武汉答案。

近年来,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依托其覆盖全球的媒体合作网络及具备国际传播经验的专业团队,为湖北省及市县提供海外传播策划、海外社交媒体账号运营、外媒资源对接等国际传播服务,持续赋能中国故事的高效传播与全球表达,助力区域形象国际塑造与软实力提升。(魏志杰 王明瑞)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