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十四届十一次全会提出,“要系统提升开放枢纽功能,建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好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
此刻,“规划图”正在转化为“施工图”:货站里,来自世界各地的生鲜货品正在快速分拨;跨境电商园区,一场品牌出海培训正在进行;都市圈建设现场,又一截桥梁实现合龙……从物流枢纽的昼夜运转,到外贸企业的组团出海,武汉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行动,全力锻造链接全球、辐射内陆的开放新高地。
强枢纽一线攻坚:
“多式联运”打通开放新动脉
“这几箱到江苏常州的生鲜食品,会通过专车直送花湖机场。”8月22日下午,在汉口北城市货站,几名顺丰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揽收的货物进行打包分拣。
今年6月,武汉成为全国第二个获批建设“五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汉口北作为“五型”之一的国家商贸服务型枢纽,如今正依托汉口北货站,实现与“武汉—鄂州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战略联动,不断释放枢纽优势效应,以高效物流服务赋能内陆开放新高地建设。
8月22日,汉口北城市货站门口,货车正在装运包裹。记者刘海锋 摄
卓尔国贸卓鲜链总经理宫海旺说,依托武汉现代化供应链体系,新西兰龙虾自天河机场通关后快速转运,波士顿龙虾依托花湖机场口岸优势高效分拨,并首次同时使用空铁联运、空陆联运和空空联运三种方式实现分销。通过联动顺丰枢纽、湖北机场集团等多方运力资源,实现生鲜产品“快链”直达。未来,汉口北将深度融合线下市场集群与花湖机场生鲜产业链,强化区域协同和业态创新,奋力打造中部地区“新沿海”核心枢纽。
2025年,武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深化推进,累计推动20余个交通项目落地,促进11项关键指标位居中部第一。面对紧迫任务,市交通运输局一级主任科员杨鹏每天都会在海量文字资料和数据中,查找信息,编制方案。
“武汉通达江海,但与国际接轨的‘出口’还不够,突破‘内陆’限制是当务之急。”经过一系列调研考察,杨鹏有了清晰谋划:要打破单一的交通模式,加快“铁水公空”多式联运体系建设。
截至目前,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开通国际航线65条,武汉港有集装箱直航航线33条、多式联运线路70条,中欧班列(武汉)国际线路增至58条,建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所必备的内陆开放型综合运输大通道基本形成。
优外贸主动出击:
“抱团出海”抢单海外新市场
“这次‘抱团出海’参展,我们难得和海外客户面对面接触,拓展了广阔的商机。”前几天,刚从巴西圣保罗国际纺织服装采购展览会上返汉的武汉花源道创意纺织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浩兴奋不已,“3天时间,密集接触了近70家客户,不少都有望转化成实际订单。”
过去,像张浩这样的中小型外贸企业缺少和海外客户直接沟通的机会,海外市场拓展缓慢。今年,市商务局聚焦多个重点产业,组建“抱团出海”团组,借助各类海外商协会境外经贸合作区、大型企业境外办事处的力量,让企业在出海参展期间与当地商协会和政府部门对接交流,获得更多展示空间,也更容易精准对接客户。
花湖机场旁边的鄂州跨境电商产业园,企业正在直播卖货。记者高喜明 摄
“今年以来,我们组织了7个经贸代表团、100余家企业,分赴德国、西班牙、俄罗斯、阿联酋、英国等国开展经贸交流,累计促成出访企业对接海外客户超1200家,达成经贸合作意向超1亿美元。”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入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持续谋划“抱团出海”活动,帮助企业扩大海外市场,稳定和扩大对外贸易,助力武汉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推动外贸扩量提质,一批外贸企业展现出逆势增长的喜人态势,背后也少不了新平台、新业态的支撑。
前不久,武汉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获得亚马逊SPN服务商官方认证,成为亚马逊平台华中地区首批、湖北唯一一家官方认证的跨境电商产业园及培训服务提供商,未来将为武汉出海企业提供运营、物流、仓储、支付、品牌建设等跨境电商全链条服务。
据了解,长江国贸跨境电商产业园已吸引入驻及注册企业128家,引入敦煌网华中授权服务中心等一批全球优质平台资源,为全市外贸企业提供多元出海通道。
“今年,我们与亚马逊全球开店武汉办公室等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商紧密合作,已举办各类跨境电商主题论坛沙龙25场,累计覆盖超2000人次,服务武汉及周边地区企业超300家,覆盖光电智能终端、服装纺织、医疗器械、食品等多个行业。”产业园负责人、武汉长贸数字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尚松表示,将持续聚焦“跨境电商+产业带”精准出海,打造一流跨境电商服务生态,为武汉及全省企业提供更专业、更高效的出海支撑,助力开放支点建设。
促协同现场提速:
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两路桥贯通
8月24日,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北段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项目关键控制性工程跨木兰大道高架桥、凤凰山大桥均成功实现全幅贯通,为武汉都市圈环线北段实现按期通车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中建三局武汉都市圈环线北段3标项目经理李强最近扎根在施工一线,组织技术人员对每片梁板进行检测,亲自复核关键数据,倒排工期精确到小时,每周带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我们基层建设者希望通过都市圈交通网的硬联通,推动武汉都市圈同城化水平持续提升。”
8月24日,武汉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跨木兰大道高架桥全幅贯通。
武汉与襄阳、宜昌的“金三角”协同也按下快进键。8月23日,襄荆高铁正式开展运行试验,全线开通运营进入倒计时,湖北首条高铁大环线呼之欲出。
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的格局正持续推进。近年来,武汉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2025年重点合作事项》72项合作事项落实落地;共同争取将武咸昌、长昌(九)武安杭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和国家“十五五”铁路网规划,深化长江中游城市群中欧班列集结合作;开展跨区域市场监管协作,探索开展重点商标、优势商标等共享互认和协同保护。
“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规划协同。”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林建伟认为,武汉在枢纽区位、实力能级、科创产业等方面具备优势条件,目前正推进以武汉都市圈为中心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动发展。
对内,着力做实武汉都市圈,共享优质医疗、教育资源,打造更宜居的幸福都市圈。通过跨行政边界纵深推进“多规合一”统筹资源,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高效聚集,并促进研发在武汉、成果转化在周边的产业协作新模式,实现都市圈互利共赢;对外,武汉作为中部唯一超大城市,正主动联合周边城市抱团谋划,共同落实国家和区域战略任务,做强中部地区“三基地一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