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上午,在武汉经开区邓南街道捞子湖村,伴随着玉米籽粒收获机的轰鸣声,武汉市高蛋白玉米迎来丰收。专家采样测定,此次收获的玉米籽粒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0.8%,比原主栽品种提高了2个百分点。
玉米是生产饲料的重要作物,但普通玉米的蛋白质含量较低,在8%左右。饲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添加豆粕来补充蛋白质。据统计,我国大豆年进口量约1亿吨,高蛋白玉米的育种与推广种植,有利于降低大豆进口依赖、保障饲料蛋白供给安全。
武汉本地种植玉米中,以汉南甜玉米最为知名,具有籽粒饱满、色泽鲜亮、口感香甜等优点,是市民餐桌上的美味。高蛋白玉米则主要用于饲料生产,农户需要调整种植方式,改变销售渠道。今年4月,武汉在全国首推高蛋白玉米种植补贴政策,种植高蛋白玉米300亩以上,每亩补贴200元。这一政策增强了农户种植高蛋白玉米的信心,推动700余亩研发测试基地和1.1万亩种植展示示范田落地。8月5日至9月初,武汉万亩高蛋白玉米开始陆续收获。
据介绍,为降低种植户的市场风险,充分实现高蛋白玉米的市场价值,武汉采用订单农业模式,紧密联系上下游企业,打造从种植、管理、收获到仓储、加工、饲料应用的全产业链闭环。
在邓南街道玉米田间,武汉市还举行了高蛋白玉米籽粒机收暨全产业链推广现场会。未米生物科技、扬翔集团、鑫牧丰泰等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湖北为重要基地,培育开发蛋白质含量高的饲用玉米新品,满足不同畜禽的营养需求,推进高蛋白玉米产业化。未来3至5年,计划将武汉高蛋白玉米种植规模扩展至5万—10万亩,并带动全省突破百万亩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