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工作队员看望百岁老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辉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戴辉 通讯员潘庆芳徐圣逆实习生袁旻 7月17日,走进远安县花林寺镇龙凤村,这里群山环抱,绿树掩映,许多村居用当地青石垒砌而成,房前屋后处处是梯田,一户人家屋旁还有一口明朝古井,好似一个世外桃源。 “邵书记热不热,来家里喝杯凉茶。”路过的每户人家,见到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工作队都热情打招呼。厅驻龙凤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邵红勇介绍,2023年7月,他与队员刘昌顺、解旦旦一起开展“铁脚板工作队”品牌创建,以交通先行打通发展动脉,以产业帮扶激发乡村活力,努力答好乡村振兴的暖心答卷。 把路修到民宿门口 和邵红勇打招呼的一位村民叫邵磊,他和妻子韩家芬开了一家民宿。站在800多米高海拔的民宿门口,凉风习习,门口一棵桂皮树枝繁叶茂。 “这条路修通后,我家生意好多了,8月份五六间客房已全部订满。”38岁的邵磊高兴地说。 龙凤村地处远安、当阳、夷陵三地交界处。昔日因交通不便,该村虽离知名的百里荒景区不远,但村民难享旅游红利。如今,曾经坎坷不平的土路已拓宽硬化刷黑,如毛细血管般延伸到村民家门口。 2024年,省交通运输厅帮扶改造的“石百线”公路竣工,公路全长13.4公里,从3.5米拓宽至6.5米,将龙凤村与百里荒景区紧密串联。“石百线”全面建成通车,环百里荒农旅融合示范效应凸显。 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抓住机遇以路兴业,帮助村民挖掘龙凤村独特的古民居、古梯田、古井、古树等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湖北省“绿色幸福村”。 百岁老人成网红 龙凤村有着“长寿村”的美誉,村里超过90岁的老人有13位,因此还建了一座长寿博物馆。 如何擦亮长寿的金字招牌?“铁脚板工作队”发展科普、民宿、农家乐等项目,依托独特资源带动村民增收。 在龙凤村庞家湾,村居独具特色。村民将石头垒成的台阶改造得错落有致、古朴洁净。村落周围,大树随处可见。 一群游客正围绕一名老人嘘寒问暖。身材瘦小的祁圣淑已有104岁高龄,她是远安县健在的最长寿老人。见到“铁脚板工作队”队员刘昌顺、解旦旦拎着香蕉、牛奶来探望,老人连连笑着挥手致意。 如今,老人自己也成了网红,许多游客来她家拜访,咨询长寿秘诀。不过,这位“老寿星”忘性大,只要驻村干部一进门,她就拉着他们问长问短。 “过去生活条件不好,你看,现在村里开了这么多农家乐,带来了人气财气,我们吃得好,喝得好,睡得好,不长寿才怪。”祁圣淑老人笑着向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透露长寿秘诀:除了这些,还要热爱劳动以及保持平稳的心态。 把流量变留量,老人家开的“竹林农家菜”就是证明。停车场已停满小车,游客坐在门口等位子。不远处,老人的外甥开的楠树人家农家饭庄也生意兴隆。50岁的胡进是祁圣淑的孙女婿,他介绍,“竹林农家菜”主打高山野菜和养生锅等健康菜,吸引不少游客。 胡进说,细心的“铁脚板工作队”为楠树人家、山里红等农家乐添加地图标记22处,且全部审核上线,大幅提升客源引流能力。 龙凤长寿馆景观区、庞家湾拈花谷民宿区、店子垭农耕体验区……省交通运输厅累计投入330余万元,把斑驳老旧的土石房变成主题民宿,鼓励村民拿出闲置房屋出租吃起旅游饭,共发展乡旅民宿和农家乐20余家,庞家湾拈花谷民宿被评为国家金宿级民宿试点,近3000平方米的二期民宿即将开业。 帮村民卖了5万余斤鲜桃 用脚步丈量山水,用温情帮扶群众。 在薛家坡桃园,村民庞红斌忙着采摘鲜桃,而半个月前他还愁眉苦脸。由于销售渠道有限,桃子面临滞销。“铁脚板工作队”积极联系相关单位爱心助农,目前已帮助村民销售鲜桃5万余斤。 龙凤村现有村民406户、958人,面积达26.84平方公里。有路必行、有户必访、有田必达、有林必巡、有情必问、有求必应,这是“铁脚板工作队”的承诺。 “产业发展是增收的根本。”邵红勇介绍,工作队联合宜昌市农科院开展活动,向全村脱贫户监测户发放花椒苗590株,为16户有意愿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村民发放柴胡种子30余斤及专用复合肥1500斤,支持村民种植黄精、百部根、七叶一枝花等中药材,助销杜仲、淫羊藿、何首乌等共计300余斤。 挂任远安县副县长的省交通运输厅干部彭长征介绍,3年来,省厅落实4亿多元交通帮扶补助资金,助力远安公路通车总里程达2300多公里,全县7个乡镇二级公路通达率、117个行政村通硬化路率、建制村通客车率、乡镇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建制村农村物流服务覆盖率等均达100%。 2024年,龙凤村集体收入达34万元,全村98户脱贫户监测户人均纯收入达17582元,同比增加962元,增幅为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