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蔬菜出山 游客纳凉 长阳火烧坪迎来“候鸟”打工潮

湖北日报 2025-07-24 09:33:40

蔬管员王学英在大棚里劳作。

刘纪辉为表演做准备。

质检官周健(左一)正在检查蔬菜品质。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陈义超

通讯员覃丹

长阳县火烧坪乡平均海拔1800米,独特的地形、气候让这里有了“高山蔬菜第一乡”和“云中凉都”的美誉。

2025年,长阳全县高山蔬菜种植面积达50万亩,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吨。独特的地形气候让当地蔬菜种植采摘期有别于其他产地,提供了包括蔬菜清洗、品控、采摘、包装等诸多岗位。

高山蔬菜叠加避暑经济,火烧坪农产品出山、游客进山的同时,用工需求加大,吸引着各行各业的“候鸟”式打工人。

7月至8月,随着番茄、辣椒等品种进入采摘旺季,近千名“候鸟”正集中到来,在采摘季结束后离开。

蔬菜大棚里

三分之一务工者来自省外

7月19日清晨,一场大雨过后,火烧坪乡云雾袅绕,21℃的气温让人倍感清爽。

溜沙口村长阳大清江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150个大棚内番茄长势正旺,棚内温度26℃、湿度89%。

帽子、围脖、袖筒、工装大衣、长裤、胶鞋……从四川来此务工的王学英正忙着为番茄打芽。

“挂果后要把多余的芽拔掉,让营养供给果子。”40岁出头的王学英干起农活来得心应手,比起插杆和移栽,打芽算是轻松活儿。

今年4月初,王学英把家里安顿好后,独自一人驾车来到火烧坪务工。

“棉絮、床单都是公司准备的,个人只需准备生活用品。做饭是大家轮流下厨。”王学英说,这里的收入按天结算,170元一天,每天工作8小时,包吃包住。餐厅和宿舍离大棚不到20米,卧室有10余平方米,两张上下铺。

“走,走,吃饭了。”中午12时,基地负责人谢金娥在大棚外吆喝。瞬间,从大棚里钻出来七八位师傅。

谢金娥已在基地工作4年,她说,基地每年要从3月忙到11月,高峰期有上百名工人务工,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外省人,主要来自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冷库守门人

一天验视蔬菜上百吨

几公里外的火烧坪集镇,南街华康食品有限公司厂区同样一片繁忙。午饭过后,来自湖南益阳的周健疾步走向冷库,刚运到的一车包菜,正等着他验视。

华康公司主要从事当地蔬菜生产、加工、冷藏、物流及销售,产品销往湖南、浙江、福建、安徽、广东等地,其中包括不少知名商超。

年近50岁的周健,从事鲜蔬质量管理已有20余年。6月初,他在河南的工作刚结束,便自驾来到火烧坪“上岗”。

“这里的山蔬错季上市,很适合我们这些‘候鸟’,这次估计要待4个月。”周健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火烧坪务工,火烧坪跟它的名字截然相反,非常凉爽,气候很吸引人。

周健每天要对收来的蔬菜品质进行检查,完成冷库入库,以及外运菜品包装检查,相当于“蔬菜质检官”,务工收入按计件考核。

“这一车要尽快入库降温。”看着工人们刚卸下来的菜,周健赶紧打开冷库。“早上6点到深夜都有进出货,最多一天要检查上百吨。”周健拿起一颗刚刚运来的包白菜说。冷库内外温差近20℃,他每天要进出上百次。

打铁花、摆商摊

“候鸟”群飞向“云中凉都”

7月18日晚6时,火烧坪火烧云度假基地,来自河南洛阳的刘纪辉和妻子刘娜娜正在为即将开始的打铁花表演做准备。

一周前,基地非遗嘉年华活动启幕,吸引了大量游客,其中打铁花是活动的重头戏。

“今天刚到,从洛阳出发到火烧坪,小货车一路开了9个小时。”刘纪辉说,夫妻俩将在这里待上40余天,“每周至少表演3场,收入按场次计算。”

刘纪辉专业从事表演已有10年,此前多在广东、浙江等地表演,今年是第一次来火烧坪。

“儿子今年考上了大学,出来想为孩子多攒点学费。”刘纪辉高兴地说。

同为洛阳老乡,赵志强夫妇7月初就来这里摆起了遥控船摊位。

“10分钟30元。”坐在20多平方米的充气水池旁,47岁的赵志强忙着向游客推销。他家中有3个孩子,夫妻俩这次带着二女儿、拖着设备从老家过来,准备待到8月底再走。

近年来,高山蔬菜之乡火烧坪,在“避暑+农业”“避暑+文化”和“避暑+康养”等多元化发展下,蜕变为“步步皆景”的避暑景区。2024年,全乡接待游客突破6万人次,“云中凉都”名片越来越响。

度假基地执行负责人代伟介绍,避暑客流的到来,吸引了大量嗅到商机的“候鸟”,“光是河南来的表演者和经营摊贩,就有20多人”。

铁水腾空,光火四溅。晚上8时,刘纪辉的表演引来现场数百名游客的欢呼。火烧坪的夜,因这群“候鸟”而变得分外热闹。

  责任编辑:中华网湖北01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