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 区域 文旅 教育 财经 房产 商会 三农 健康 生活 报料 更多

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九三阅兵!汲取奋进力量

中华网湖北 2025-09-08 14:44:49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并检阅部队。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师生通过电视、网络、广播等多种方式收看大会实况直播,热切关注大会盛况。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庄严的阅兵式在全体师生中激起了强烈的共鸣和深刻的思考。他们纷纷表示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团结奋斗。

执行校长邓茂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既着眼历史、又连接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未来,全校上下将坚定不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围绕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持续增强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党委书记秦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大意义,号召我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和决心。此次阅兵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入新征程的首次阅兵,是人民军队奋进建军百年的崭新亮相。我们向先烈致以崇高敬意,更要以史为鉴,将伟大抗战精神融入育人实践,引导青年从历史中领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厚植家国情怀,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信息技术学部主任、党总支书记熊才权:

这不仅是一次盛典,更是一次民族精神的凝聚,是国家力量的生动宣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我们在为祖国强大而自豪的同时,也更明白和平的珍贵。这一切辉煌成就的背后,凝聚着成千上万科技工作者在各自领域的创新与突破。我们每个普通人或许不能直接参与国防建设,但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便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回应。我们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科学思维严谨、具有家国情怀的学生,引导他们为祖国繁荣昌盛贡献智慧与力量。

机电工程学部党总支书记范静:

看到一系列自主研发、技术先进的现代化装备驶过天安门广场时,我尤为感慨。这充分印证了“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深刻内涵,不仅与学部相关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肩负的重任。机电工程学部将一如既往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卡脖子”技术难题,进一步深化基础学科教学改革,继续搭建科研育人平台,在实践中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树立科学报国的人生理想,让科学研究转化为驱动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用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艺术设计学部主任、党总支书记熊兆飞:

在观看纪念大会时,我心潮澎湃,不仅为我们国家的日益强大与繁荣昌盛而骄傲,更深感今天优越科研条件的来之不易。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恰是连接科技研发与强军建设、强国建设的关键纽带。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我意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视野的国家栋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他们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鼓励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数字传媒学部主任叶佑天: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我看到的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次深刻的国际传播实践。无论是整齐的步伐、新型装备的亮相,还是子弟兵昂扬的精神风貌呈现,都体现了强大的国防实力和科技力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科技赋能国防的重大意义。数字传媒学部将以本次纪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科技报国教育,着力培养具备家国情怀、掌握过硬技术的数字传媒人才,切实将民族精神转化为更具穿透力的国际表达。

数字财会学部主任、党总支书记张海波:

观看九三阅兵,雄壮之师、铿锵步伐、国之重器依次呈现,令人心潮澎湃。受阅官兵目光坚毅,装备方阵彰显国力,此情此景,既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更是对未来的坚定宣誓。作为新时代教育工作者,我深感教育使命与强国征程紧密相连、责任重大。铭记历史最好的方式是开创历史,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我们要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基础研究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外国语学部党总支书记朱能强: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既着眼历史、又连接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未来,全校上下将坚定不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围绕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和三年行动计划,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持续增强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支撑力和贡献力。

现代商务学部党总支副书记张隆:

八十载峥嵘岁月,见证了一个民族从危亡走向复兴的觉醒,伟大抗战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纪念大会上的阅兵队伍威武雄壮、气势恢宏,不仅充分展示了国威、军威和人民军队的精气神,展现大国气度,更深刻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站在新征程上,现代商务学部将牢记使命和责任,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经管人才,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更多外经贸力量。

教务处处长戴金波:

此次阅兵中,新一代武器装备集中亮相接受检阅,以昂扬姿态展现我国国防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场面震撼人心,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不仅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的庄严号召。面向青年学生,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聚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健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养一大批优秀人才,让青春在教育强国和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中熠熠生辉。

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徐振东:

铭记胜利,更需传承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鲜活而深刻的思政大课。这让我更加深刻认识到,党委学生工作部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未来,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在广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将弘扬伟大抗战精神融入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激发新时代青年学子爱党、爱国、爱人民,奋战强国建设的无限热情。

学校办公室副主任张燕:

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整齐庄严的阅兵式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的精神风貌和强大战斗力,首次亮相的新武器、新技术,充分彰显了我国日益增强的综合国力。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铭记伟大抗战历史,缅怀抗战英烈,用伟大抗战精神砥砺前行、用团结凝聚力量、用奋斗担当使命,务实工作,努力为建成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委教师工作部副部长赫亚会:

作为一名高校人才工作者,在收看阅兵仪式后,我深感震撼与自豪。九三盛大阅兵式以磅礴气势展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成就,受阅装备的科技含量与官兵风貌充分体现了国家从积贫积弱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也体现了一流科技人才支撑国防建设的成果。高校作为人才聚集高地,必须担负起为国家培养、吸引、集聚优秀人才的历史使命。今后,我将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者队伍建设,不断增强高校人才竞争力,让优秀人才在高校平台上尽展其才,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党委工作部副部长余彩:

观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后,我心潮澎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阐明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使命,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坚定决心。阅兵仪式不仅是一场展示军事实力的盛会,更是对历史的深刻回顾与对和平的庄严承诺,带给我们深沉的思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责任重大。未来,我将继续做好高校党建工作,努力为国家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篇章。

马克思主义学部教师徐玫格:

胜利来之不易,和平弥足珍贵。这场盛大的阅兵式,不仅是国防力量的展示,更是中国精神的彰显。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深感使命在肩。在未来的工作与学习中,我要将这份自豪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资源,更加牢固地树立新时代大学生的正确历史观,坚定赤诚爱国情,引导学生在现实的坐标中承担时代的使命,在精神的传承中积蓄奋进的力量,以实际行动为教育强国建设添砖加瓦。

信息技术学部辅导员陈婉荣:

这场以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为背景的阅兵,不仅展现了人民军队的崭新风貌,更是一堂生动的历史课与和平宣言,彰显了我国军事科技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将立足岗位,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开展国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荣军拥军之情;坚定弘扬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矢志教育事业,不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强化青年学生家国情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数字财会学部会计2302班学生周郁唯:

在新中国成立与强军建设的重要节点上,每一次阅兵都是一次直抵人心的“国家课堂”。整齐划一的步伐、铿锵有力的口号、先进精良的装备,不仅展现了我们国家强大的国防力量,更彰显了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作为一名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我将追求真理、坚持原则、严谨细致,立志为国家的经济安全和发展保驾护航;作为学生干部,我要积极作为,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建设,用实干担当诠释民族精神。

(通讯员:吴婷 陈雨涓)

  责任编辑:黄薇

相关新闻